文/張美琳

1.唱出最美夕陽紅
“再高一個聲調,背挺直,好,再來一遍……”在沈陽多福社區的二層小樓里,一陣陣悠揚的合唱旋律中,總會夾雜著指導老師的諄諄教誨。
這是一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老年合唱隊伍。2016年成立以來,多福社區G大調合唱團憑借一曲曲氣勢磅礴、婉轉動聽的旋律,征服了許多聽眾。
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1點,團員們都會準時過來上課,他們的年齡都在60多歲,每人手捧歌譜,跟著老師一絲不茍地練聲、唱歌。在嘹亮的歌聲中,他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蔥歲月。
合唱團賈團長告訴記者:“我一直都很喜歡唱歌,原來在其他的老年合唱團當學員。3年前,沈河區社區學院想辦個合唱團,我知道以后就自告奮勇挑起了大梁,招收新團員,同時還要物色專業老師。”
賈團長說,團員進合唱團是需要考試的,除了考一些基本的樂理外,還要看外在形象。“團員退休前的工作五花八門,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唱歌。走進合唱團后,大家因為共同的愛好、相近的年齡,在一起活動就感到生活很充實。”
說起團里的指導老師,賈團長很驕傲,“我們的老師來自遼寧歌劇院,非常專業,他指導團員都是從最基本的練聲開始,幫助大家打開喉嚨。有一次,我們在公交車上小聲哼唱樂譜,旁邊的人就聽出了不一樣。當聽說我們的指導老師是誰的時候,立即投來羨慕的目光。”
和賈團長一樣,不少團員都把合唱團當成了“家”。有活動的時候,團員都早早到了,主動擺椅子,方便大家排練。還有的團員這些年來沒有請過一次假,唱功也是了得。如果哪個團員趕上有事耽誤了上課,其他團員還會主動幫著補課。
合唱團因為有專業老師的加盟,吸引了很多條件好的團員加入。賈團長說:“我們的指導老師和我有40多年的交情了,他不圖報酬,很認真地輔導每一個團員。合唱團每次排練都要3至4個小時,但沒人怕苦叫累,遇到比較難唱的歌曲,大家也是一字一句地‘啃’了下來。”
付出總有回報。團員在指導老師的培訓下,掌握了樂理、發聲等專業知識和技巧,使合唱團綜合素質及演唱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由一個十幾個人的“大媽團”一躍成為了50多個人的“正規軍”,在社區為居民演出20余場,多次在省市區比賽中獲獎,已經成為最受社區居民歡迎的一支文化團隊。
多福社區的工作人員表示,從2009年開始,社區圍繞創建“福文化”特色社區,全方位構建了精品文體隊伍,目前有居民喜聞樂見的詩社、合唱、舞蹈等6支文體活動隊伍,參與群眾由最初的十幾人到現在的近千人,有效地聚集了人氣。由賈團長帶隊的G大調合唱團雖然僅僅成立3年,但他們的歌聲傳遍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是社區文體隊伍中的佼佼者。

2.用動聽的歌聲征服觀眾

3.團結的力量

4.請來大腕當老師

5.每一次演出都在成長

6.經常參加社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