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穎
摘 要:《2020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綠色發展,必選之路》中提出:我國應堅持綠色發展之路,重視經濟進步和生態環境協調,秉承著以人為本理念主動投入到綠色建設中。綠色發展強調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健康,維持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戰略目標。此外,對于經濟發展與就業問題來說,綠色發展與工業綠色經濟轉型不僅推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還有助于人們生活質量、就業率提高,成為國民產業經濟政策與管理創新主要內容。
關鍵詞:綠色發展;經濟;就業問題;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9-0005-02
堅持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的綠色發展,堅持可持續、生產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新格局。現如今,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完善社會保障形勢嚴峻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系統頻頻預警,工業污染、大氣霧霾、食品安全問題。因此,現階段當務之急是加強環境保護與修復生態。
1 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
現代綠色發展是基于傳統理念下的創新,是創建生態環境容量與資源承載條件下將環境保護列入可持續戰略目標重要內容。首先,將環境資源看作社會經濟發展要素。其次,將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用于綠色發展目標[1]。最后,將經濟活動過程與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內容與途徑。綠色發展國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展趨勢,在國外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發展強調節能降耗、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將其作為社會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1.1 綠色發展和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首要前提是發展,核心為人本理念,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有效方法為統籌兼顧。綠色發展秉承著人本理念提高生態環境,優化民生。綠色發展強調數量的增加,質量的提高。綠色發展把經濟、社會、生態結合達到經濟、社會、生態的統一,創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根本路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的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1.2 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提出是以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滿足后代人需求能力為目標,重視未來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以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為核心,以激勵經濟發展為目標,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綠色發展理念是以環境資源為目標,將經濟、社會、環境發展作為目標,將經濟活動過程與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根本內容與方法[2]。
1.3 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作為新的文明形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最高形態,是人在改造自然、促進社會發展中實現人與自然、人么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共融,重視人的自覺和自律,人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依靠、共處。創建生態文明就要得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2 綠色發展促進社會經濟與就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好的公共產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推進“綠色發展、生態優區”,將創新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作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持續優化發展空間、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把“綠色+”具體化、項目化、產業化,逐步在銅梁產業發展的新征程中,標注出了一個醒目的綠色坐標[3]。
2.1 提高社會全要素生產率
基于社會經濟發展角度而言,各地區政府學習先進方法提倡綠色發展與工業綠色經濟轉型,凝聚科學發展共識,實現產業快速轉型,提高產業技術裝備與企業管理水平。
2.2 保護生態環境
綠色發展促成良性循環經濟,實現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提高企業綜合實力與職業健康,詮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重視人才資源節約,企業遵循節能降耗、降本增效目標主動融入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與市場競爭,提高社會形象與社會滿意度[4]。
2.3 滿足人力資源市場需求
根據市場容量分析,工業經濟綠色轉型與綠色發展使經濟發展形式與產業轉型發生了變化,經濟資源與能源結構實現了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多元化發展孕育了很多新的產業、企業產品服務體系,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空間,滿足了市場需求。
2.4 人力資本重組
基于人力資本生產要素分析,綠色發展有助于企業結構重組、人力資源管理、減少人力資本投入,增強企業綜合實力。與此同時,對職工專業水平也有了嚴格要求,要求企業統籌協調、重視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和專業水平提高,滿足綠色發展要求。
3 綠色發展就業的影響
綠色發展在促進社會經濟的同時一些新型產業涌現出來,對冗余產能與技術落后的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例如: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市場就業。
3.1 加強環保與職業健康管理
企業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職責,例如:對政策行政執法的回應,滿足環保要求,增加企業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經濟投入。加大環境污染治理,企業存在產能過剩、技術滯后問題,給企業經營發展造成影響。創建和諧勞動法律環境、傾向民生政策等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中小企業市場準入門檻,縮小經濟效益,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擴大。
3.2 營造和諧經營環境
現如今,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并不占據優勢,政府管理決策能力低、市場環境差,一些社會經濟問題全部歸結于中小企業。因此,現當務之急是政府加強經濟整治。企業面臨融資難、生命周期短、技術水平低的問題,企業受到污染,先期投入的資源能源因為管理決策失誤使得社會財富浪費,甚至成本投入都難以收回。
3.3 推動職工共享改革深化
取締過剩產能、整治環境過程中要做好勞動控制。資本與知識密集型的比例關系,傳統行業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不穩定將影響職工基本生活,尤其是低勞動能力的群體,就業門檻不斷提高。為此,相關單位還要主動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優化國民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重視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與社會保障,確保職工轉崗科學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