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鏡堯



摘 要:面對傳統傳感器在許多領域受限的情況,具有柔性,透明,便于量產等優勢的傳感器亟待被發掘。本實驗測定了氧化銦錫(即ITO)薄膜的基礎性能,定性的研究了ITO薄膜的基礎屬性,通過ITO薄膜的單面導電性,設計出對壓力有高靈敏度的電極,制造了一種高柔性,透明,輕便,低成本,可以量產的傳感器,并通過將外電路短接的方式,體現了ITO作為傳感器將力電信號轉化的功能。
關鍵詞:ITO;傳感器;反應系統
中圖分類號:TN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9-0028-02
0 引言
在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的今天,數據獲取的技術愈加被重視。但是傳統傳感器大多有著低靈活性,高重量,光學性能差等弊端。新式傳感器的研發已迫在眉睫。
ITO全稱Indium tin oxide,即銦錫氧化物。氧化銦錫材料具有較低的電阻率,是極有潛力的電學材料。其的靈活應用在傳感領域有著深遠意義。觸屏正成為電器控制的主流,而在當今的觸屏市場上ITO觸屏占據著重要地位,這歸根結底是來源于ITO良好的性能。ITO具有著極強的柔性。柔性材料的傳感在機器人科技[1]和可穿戴電子技術[2]中都是重要的課題。傳統傳感器的低靈活性在許多方面上限制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因而柔性傳感的研究將成為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在柔性材料中,ITO又同時擁有高透光性和低生產成本的特點。隨著觸屏控制化成為電器控制的趨勢,ITO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ITO的質輕和透明也將其引向可穿戴電子技術的核心。
傳感器的根本原理是將力電信號的轉化,主要方式基本是壓阻式、壓電式、電容式、摩擦方式等。主流傳感器主要有:(1)壓阻式:由于部分材料在受力時內部粒子距離發生變化導致導電性能的變化,即電阻率變化,傳統的壓阻式傳感器有著工藝簡單,低成本的優勢。(2)壓電式:因材料體積的變化,導體內部發生極化,將外界能量轉化為電能,進而體現受力情況。壓電系數與能量轉化效率正相關,因而可以實現高靈敏度,高精確度。(3)電容式:受力時,平行電容板間距離變化,電容發生變化。將力信號轉化為電容性能的變化,來實現信號的轉化過程。可以達到高靈敏度,低耗能的效果。(4)摩擦式:這種方式的根本理論背景是摩擦電效應。內部材料發生摩擦,保存著電荷。受力會使材料發生位置變化,把電荷轉化為電流/電壓信號。醫學領域中,可以用于肌肉的監測[3]。
ITO薄膜傳感器的研發根本依靠的是ITO薄膜的單面導電性,因此可以將力學信號轉為電信號。當兩層ITO薄膜接觸時,等效體導電性能急劇變化,因而實現快速反應。同時,ITO的輕質與高柔性使其有著高靈敏度[5]的特點。
1 實驗
(1)實驗用品:ITO薄膜,PET,萬能表,絕緣支撐物,1MΩ電阻。
(2)對ITO電極的測試:對于單位面積的單層ITO薄膜進行了光學測試和電阻測試,并在彎曲情況下對其進行光學測試和電阻測試。
(3)觸屏系統的制作:應用ITO電極的的單面導電性[4],將兩層導電面相向的ITO薄膜通過彈性絕緣支撐物制成電極,達到控制電路電阻率的效果。
2 結果與討論
2.1 ITO薄膜的透光率
如圖1(a),ITO薄膜的透光率很高,接近透明[4]。而圖1(b)展示了ITO薄膜良好的柔性,在實際測量中可以彎折近180度,此時,ITO膜本身的透光性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如圖1(c)。同時,其電阻率變化小,如圖1(d)是1cm2的ITO膜在被彎曲時的阻值隨彎曲角度的圖像。
2.2 ITO電極原理
將兩層ITO薄膜分別固定在兩層PET膜上,使它們的導電面向外,用支撐物將其連接,使導電面相對,如圖2(a)兩層ITO間的距離極小與ITO本身的柔性使之在受壓力時上下ITO導電面相互接觸,達到接通電極效果。自然狀況下,兩層ITO分開,達到斷開電極效果。圖2(b)中是ITO電極模型,是本次實驗測試所用的6×6cm2模型,遠大于實際的ITO電極,但具有等效的意義。
2.3 應用ITO電極達到觸屏控制效果
引入一個固定電壓,在每對ITO電極與電源正極間接入一個1MΩ電阻和一個外電路,該電路會在感受不到電壓時輸出電信號。將電極另一端接地,因而在電極接通時便輸出電信號。如圖3所示電路原理圖。
2.4 實驗驗證效果
將電路接入CPU,啟動預設邏輯如圖4(a)的程序,進行感受器實驗。在觸摸電極任意區域時,對應程序運行,得到如圖4(b)的實驗結果。
3 結語
本實驗定性的研究了ITO薄膜的基礎屬性,通過ITO薄膜的單面導電性,設計出對壓力有高靈敏度的電極,制造了一種高柔性,透明,輕便,可以量產的傳感器。
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維護ITO薄膜導電面的完好,如破壞了導電面的基礎結構,可能會引起電極的失效。支撐物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傳感器的靈敏程度和傳感的使用壽命,應該在保持彈性和絕緣的情況下盡量切削較薄,但應同時保證在不受壓時兩薄膜應自然處在分離狀態,這是傳感器功能保持的前提。基底的選擇極為重要,既要保證不損害ITO的既有性質,又要盡量體現保護功能,進而提升傳感器的使用壽命,保護ITO的基礎結構。在進行驗證實驗時,要注意電路的設計,加入保護電阻是因為ITO的導電性能極好,在面積極小時電阻也極小,在閉合時會產生極大電流。
參考文獻
[1] 蔡自興,賀漢根,陳虹.未知環境中移動機器人導航控制研究的若干問題[J].控制與決策,2002,17(4):385-390,464.
[2] 滕曉菲,張元亭.移動醫療:穿戴式醫療儀器的發展趨勢[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06,30(5):330-340.
[3] 葉強.柔性力敏傳感在人體運動信息獲取和反饋訓練中的應用研究[D].2017.
[4] 馬勇,孔春陽.ITO薄膜的光學和電學性質及其應用[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25(8):114-117.
[5] Sungwoo C, Yong C I, Wonkyeong S, et al. A Highly Sensitive Force Sensor with Fast Response Based on Interlocked Arrays of Indium Tin Oxide Nanosprings toward Human Tactile Perception[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8:18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