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之


謝愛娥正劃船出診
她在水上行醫26年,與丈夫蝸居在高不過1.5米、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簡陋船艙。為了出診,她換了5條船,背壞10個藥箱,接(出)診3.5萬余人次;出診3000多次,她走過的水路達8萬多公里,相當于繞赤道兩圈……這個名叫謝愛娥的“船醫”,為湖北省洪湖市濱湖辦事處船頭咀村、一個由200余艘“船屋”600多人組成的漁村充當著“生命之舟”。
時間追溯到1991年底,那時剛新婚不久的謝愛娥是濱湖辦事處衛生院的一個醫生,丈夫在另一處診所工作。一天晚飯的時候,常年在外做木工活兒,很少回家的公公聊起洪湖上缺醫少藥的事情,老人的神色有些黯淡。原來,濱湖辦事處船頭咀村位于洪湖中央,是由200多艘漁船組成的一個特殊“船村”。1992年之前,船頭咀村就像一座孤島,沒有衛生室,也沒有醫生,600多名漁民誰要是生了病,哪怕只是小小的感冒,也得駕船走上20多公里水路去岸上就醫。一次,湖上一名產婦難產,因交通不便耽誤救治不幸去世。村里便想著要招募一對夫妻醫生??蛇@里提供的收入比岸上少,船上又不能發電,條件十分艱苦,哪有人肯去啊。
此時,謝愛娥的心靈卻被深深震撼。善良、要強的她冒出一個念頭,打算去洪湖當船醫。一天晚上,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丈夫。丈夫愣了愣,搖搖頭說:“你是個‘旱鴨子,怎么能適應去湖上當船醫呢?萬一不小心掉在水里,那可沒命了?!薄安粫铱梢詫W游泳呀!”謝愛娥撅起嘴巴。拗不過妻子,丈夫陷入了沉默。而謝愛娥已下定了決心,經申請組織同意后,23歲的新婚媳婦于1992年5月踏上了水上行醫路,丈夫無奈只得隨行,夫妻倆在船上安了家。船頭咀村干部聽說謝愛娥夫婦愿意當船醫,喜出望外,于是在洪湖中央建起一艘綠色的船屋,它既是村支部所在地,也是為200多艘“船屋”漁民服務的村衛生室。
方圓20多平方公里的船頭咀村一片浩淼,謝愛娥不會游泳,不會搖船,加上廣闊的湖面無風都會涌起三尺浪,讓過慣了陸地生活的她寸步難行。這里的村民有本省的,也有江蘇、山東、安徽、湖南等地的,方言生僻,且不說看病問診,就連簡單的日常溝通也障礙重重。見到這情形,謝愛娥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漁民們聽說湖上來了一位美女醫生,像看外星人似的搖船架槳前來“村支部”辦公船塢。漁民欣喜若狂,尋醫問診,好不熱鬧。謝愛娥雖然聽不太懂,但從眾人激動淳樸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大家熱切的期盼。從此,她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不會游泳,慢慢學;不會撐船,慢慢劃;語言不通,慢慢說。她盡量把普通話說得標準些,并跟著漁民學方言。謝愛娥夫婦的到來,讓漁民不再為看病發愁。
掀開船上衛生室下邊的一塊“船板”,船底下就是謝愛娥夫婦倆住的地方:一個高不過1.5米、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船艙。四面的“墻壁”被湖水環繞,夏天艙里悶熱,冬天潮濕陰冷,夫妻倆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活。而所有的“家當”,也都堆放在狹小的艙內—— 一張雙人床、一套陳舊的衣柜、一些換洗衣物和一些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謝愛娥唯一的化妝品,是一支最普通的護手霜。冬天湖上風大,她的雙手常常皸裂。最值錢的“家當”,就是她為了及時接診而24小時都開著的手機。
“船屋”里有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謝愛娥需時常出診看望。她說,丈夫負責坐診看全科,外出巡診由她承擔,“我的注射技術好,出診的對象主要是一些老人和小孩,打針血管都不好找。”剛開始謝愛娥不會游泳,出診時丈夫很擔心,每次要看著她劃船劃到見不到影為止,囑咐她一定要在天黑前趕回來。后來她學會了游泳,丈夫放心了不少??捎龅綕q水的時候,湖面上風浪極大,謝愛娥的小船常會在湖心打轉,隨時可能傾覆,但為了病人,謝愛娥還是鼓足勁兒一點一點劃向病人的船屋。
2008年元月,特大雪災使洪湖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漁民全被圍困在船屋上,小孩患肺炎的很多,謝愛娥每天小心翼翼地在冰湖上走家串戶為孩子們看病打針。由于湖冰的厚度并不均勻,她就拿個長桿子,邊走邊試探著湖冰的厚度,好幾次都差點滑倒。就這樣她在冰湖上連續出診兩個多月,耳朵和臉都被凍得紅腫。
2012年10月的一天,風雨交加,謝愛娥接到漁民倪婆婆的電話,她的孫子才出生兩個多月就開始拉肚子,謝愛娥立馬抱起藥箱冒雨劃船出診。在倪婆婆的船屋里,她叮囑老人和她的兒媳,最近湖上風大,晚上氣溫低,不要讓小寶寶睡覺時著涼了,并開了幾副治小兒拉肚子的藥才離開,倪婆婆說:“小孫子出生以來,多虧了謝醫生的照護,不然孩子在船上,有個什么病的,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湖上出診最大的困難,就是遇到水災、干旱以及湖面冰封的冬天。2011年洪湖遭遇60年未遇的大旱,湖泊變成了一片巨大的泥沼,大船完全擱淺,謝愛娥的小木船也前進得異常艱難。59歲的漁民董繼財剛做完肺葉切除手術,恢復期需要打針吃藥,徹夜難眠,但因為身體原因不便來回顛簸,謝愛娥就每天定時劃著小船上門就診。一次,水淺木船無法前行,她就干脆穿著防水褲下船,在沒過大腿的沼澤泥污中跋涉,深一腳淺一腳地咬牙前進。等來到董繼財的船屋,謝愛娥已是大汗淋漓。望著“泥人”般的謝愛娥,董繼財老人感動得緊緊握著她的手,一遍遍地感謝她。
2013年11月29日夜12點多,湖上刮起5到6級北風,熟睡中的謝愛娥被急促的手機鈴聲驚醒,70歲的吳紹好突然發病,暈倒在船上動彈不得。謝愛娥立刻起床,帶上急救箱和手電筒,此時,丈夫提出要一同前往,謝愛娥勸他睡下,自己架著小船急速趕往老人的漁船。由于天黑風大,小船上下顛簸,船偏離了航道,謝愛娥被一根碗口粗的木樁撞倒在船上。她強忍著疼痛繼續駕船到老人的“船屋”,為他檢查。這時老人的血壓只有80/50了,連眼睛都睜不開,不能說話,情況非常危急。謝愛娥給老人打了三瓶吊針,守護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吳紹好轉危為安了她才離開。
2016年深冬的晚上,謝愛娥被急切的敲門聲驚醒。村民吳廣權焦急載著呼吸困難的老伴劃船過來。她連忙披上一件外衣,替老人把脈、聽心率,迅速判斷老人是突發心臟疾病,耽誤不得,她讓丈夫立刻準備汽艇,一邊為老人用藥輸氧,一邊加足馬力向岸上駛去,到達洪湖市人民醫院已是凌晨三點,通過搶救,老人恢復正常。吳廣權含著淚說:“謝醫生,太謝謝你們夫妻倆!”就這樣風風雨雨幾十年,謝愛娥和丈夫在浩淼的湖面演繹著一道奇特的算式:一個藥箱+一只小船+一對夫婦=風波浪里的生命之舟。

謝愛娥在精心地照顧病人
回憶當年的經歷,謝愛娥笑言,剛到船頭咀時,湖上無風也起三尺浪,讓她這個“旱鴨子”很不適應?!坝袝r候一個浪拍過來,渾身立馬就濕透了,我就緊緊地把住船沿兒,一刻也不敢松手?!彼锌?,船上的日子確實很苦,2005年以前不通電,沒有自來水,到岸上的小鎮購買生活用品,來回得走二十多公里水路。一到晚上,湖面上一片漆黑,這里連個聊天的人也沒有,生活單調而枯燥?!伴_始幾年熬不住的時候也曾想過離開,可是鄉親們需要我,我和漁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離不開他們了。如果當‘逃兵那多丟人?。 ?/p>
2005年以后,通過風力發電,漁民有時能用上電了,但風力不足的時候,船上依然沒有電,沒電就無法裝空調和暖氣,冬天透骨冰冷,夏天又悶熱不堪?!暗谝粋€孩子因為小時候兩次掉進了湖里,險些送命,所以一雙兒女都不到2歲就被迫送到了岸上外婆家,每年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能見上幾天。孩子見到我像陌生人一樣,不喊媽媽,也不與我搭話?!闭f起這件事,謝愛娥眼眶紅了。
謝愛娥的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賺十幾萬,生活富足,而他們夫妻倆一年的收入還不到2萬。一次春節團聚時,大家勸說妹妹已經在湖上吃了這么多年苦,也可以離開了,謝愛娥卻說:“這里的漁民更需要我,我要守護他們的健康啊?!蓖@樣的“傻妹妹”,哥哥只能一聲嘆息。謝愛娥夫婦為村里的每個人都建立了衛生健康檔案,清楚地記錄著223戶、617名漁民的健康信息。誰的身體狀況怎么樣,有什么老毛病,平時需要有什么禁忌的,記載得一目了然?!敖】禉n案有助于對癥用藥,醫療設施改善也提高了水上行醫效率?!?/p>
許多村民都經常念叨,是謝愛娥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他們的命……每一次村民求助,謝愛娥總是有求必應。當船醫26年,謝愛娥接診病人3.5余人次、出診3000多次,轉送產婦100多人,她自己也學會了接生。幾乎所有20歲以下的村民,都是在謝愛娥的陪伴和呵護下來到人世。與南丁格爾一樣,謝愛娥也是一名女性醫護工作者,也在極端環境下救死扶傷。她和丈夫榮登“全國最美鄉村醫生”榜首。2017年6月,謝愛娥又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2018年初,省、市出臺湖區水產資源保護新政策,啟動漁民上岸工程。湖上的船頭咀漁民搬遷至濱湖街道的3個小區。在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2018年6月,謝愛娥在村民入住的3個小區中心地段建立了兩處“三八紅旗手”謝愛娥工作室,這里不單是醫務室,也成為村民的情感驛站和便民服務中心。謝愛娥的身份不僅是醫生,又兼任了村黨支部副書記及婦女主任,整天忙得不亦樂乎。2019年3月5日,謝愛娥榮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成為全國女性的榜樣。她謙虛地說:“我沒這么偉大,受之有愧?。〉矣袥Q心為村民的健康保障做好工作,為大伙服務一輩子!”
責編/劉維笑
E-mail:14641101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