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恰麗



監獄警察,一支特殊的警察隊伍,一份不一樣的職業。他們肩負著教育和改造罪犯的職責和使命。
他們身上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刀光劍影的傳奇。平凡,卻又不普通。他們365天堅守在管教崗位上,是警察、是教師,亦是心理醫生……日復一日,他們用熱誠與責任,換來無數服刑人員的新生。
80后獄警劉桐輝,2009年畢業于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同年成為銀川監獄的一名警察。現為銀川監獄二監區副監區長。8點,走進監區,一天的工作正式開始。從警10年,劉桐輝的每個工作日都是這樣度過的。同監區里的其它監獄警察一樣,他們承擔著監區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在確保監區安全穩定的同時,做好罪犯的靈魂擺渡人。
監獄為罪犯安排習藝勞動項目,開展勞動生產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出獄后也能在社會上自食其力。劉桐輝在勞動現場不斷巡查,并不時解決罪犯的工作問題。
10點,勞動課間時間,全體罪犯統一在車間門口做廣播操。
除了不間斷的巡視車間,每半小時的點名也是監獄警察們在車間的例行工作。
“點名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干警們迅速了解罪犯聲音是否洪亮、精神狀態怎么樣?”十監區干警蒙黎偉說,“一旦發現有人出現異常情況,就要立即報告給相應負責的干警。” 12點,蒙干警組織罪犯離開車間回監舍午休吃飯。按照慣例要在監舍前點名,有人戲謔,“干管教就是數人頭,小學生也會。”雖是玩笑,卻也道出了“點名”在監獄警察一日工作流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看似簡單,卻來不得半點馬虎。
當罪犯生產勞動完畢,監區警察要對車間里的違禁品進行清查管理,并對勞動現場可能存在的生產安全隱患進行檢查。有人說: “監獄工作是枯燥和單調的”,但對每一個監獄警察來說永遠都有做不完的事。
在許多罪犯看來,監獄警察更像是一名“心靈使者”,心情煩悶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法跟親人取得聯系的時候,更多的是找到自己信任的管教傾訴。發現情緒低落、孤僻寡言的服刑人員,干警更是主動出擊,積極開展危機干預、疏導鼓勵。
個別談話是干警教育改造罪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當罪犯的家庭出現變故、發生情緒異常等情況時,管教民警會對其進行談心教育。民警會利用情感互動和生活關懷等感化手段,幫助罪犯端正思想、調適好心理、走好改造之路。
劉桐輝作為監區主管教育副監區長,重視罪犯教育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績。“擺渡人”工作室稱號便是由他參與命名。
下午,干警蒙黎偉會與一些因違紀行為的罪犯進行談話教育。 為確保監管安全,每次回到監舍前,民警都要細心和謹慎地檢查每個人身上是否藏有違禁品。雖然看似簡單,但這是監獄中的一項重要安檢工作。除了日常的勞動生產,監獄內還為罪犯提供圖書閱覽,用精神食糧幫助他們更好地改造。
夜深了。人們大多已進入夢鄉,但在高墻之內,每一個值班民警正坐在監控電腦前,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監視著監舍小組內的一舉一動,督查是否有異常,并在值班記錄簿上做好記錄。
監舍門關閉后巡查每一個監舍。
“在封閉的工作環境下,家里的大事小事很多時候也無暇顧及。”劉桐輝說,監獄里單調重復的工作不斷磨煉著他們的心性,選擇堅守在一線崗位上,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守土盡責的堅定信仰。
至2019年,銀川監獄監管安全連續15年實現了“四無”目標,這5000多個日夜承載著無數基層監獄警察的堅守與付出,也承載著屬于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同尋常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