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



走進寧夏黃河東岸防沙治沙項目長流水項目區,昔日蒼黃一色、茫茫一片、流沙滾滾的不毛之地,如今大片已在早先種下的草木之下繁盛起來,一片片麥草方格,成為當地農民治理生態環境的歷史見證。一叢叢檸條、沙棘、花棒在漫漫黃沙中迎風搖曳,好像和人招手致意。
“麥草插入沙層內約15厘米,只露出20~25厘米的頭來,就可以完成一個麥草方格。”工作人員介紹說。
站在風沙線上,艷陽高照,眼前是麥草織就的“風墻”。不遠處的沙丘上,扎麥草方格的工人們一個個千得熱火朝天,女工鋪麥草,男工揮鐵鍬,分工合作,技術嫻熟。記者拉近鏡頭時發現,治沙工人們都有一張黝黑的臉,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他們是常年與沙共“舞”的人,黝黑的臉就是他們的標簽。
苦心人,天不負。執著堅守換來的效果日益顯現,周邊的村莊和土地得到保護。一把鐵鍬,一捆麥草,一片草方格,治沙工人們以汗水耕耘、熱血澆灌,實現了沙漠到綠洲的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