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泉 王玉瑩 孟琳
摘 要:近年來,企業高管腐敗的問題愈演愈烈,一旦發生腐敗事件對公司就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如果建立一個良好的的內部控制制度,就能夠減少高管腐敗事件的發生,從而減少公司的損失。從腐敗三角理論出發,探討內部控制與高管腐敗之間的關系,之后從內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研究其對高管腐敗的防控作用,提出利用內部控制來防范高管腐敗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內部控制;高管腐敗;防控作用;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2-0104-02
引言
企業高管腐敗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存在的一個問題,一旦發生不但會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給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究其原因,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根本原因之一。基于此,美國在2002年出臺了《薩班斯法案》,我國也在隨后的幾年內認識到了內部控制對企業發展,尤其是對防范企業高管腐敗中的作用,也制定了相關的文件,要求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防范高管腐敗、財務風險等情況的發生,從而使得財務報表信息更加真實可靠,為廣大社會群眾提供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雖然內部控制在我國實施的時間并不長,各項制度還不是很完善,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發展之后其在企業管理的過程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內部控制與腐敗三動因的關系
從內控的角度要反映企業高管腐敗的產生,可以通過舞弊動因理論來進行解釋。舞弊動因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的L.B.Sawyer提出,認為舞弊現象如果發生,那么一定與三個條件密不可分,即異常的需要、舞弊機會以及合乎情理。此后,現任美國會計學會會長W.Steve Albrecht豐富發展了這一理論,最終提出了舞弊三角理論,認為腐敗現象由機會、壓力和借口這三個因素共同組成。內部控制與腐敗的三個動因之間都有著很密切的聯系,而腐敗又是舞弊的一個方面,那么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就能夠有效防范高管腐敗行為的發生,所以明確內部控制與高管腐敗動因的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1.內部控制與機會動因的關系。現代公司治理當中,各大公司都會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這就造成企業管理經營權不會同時存在于一個人的手中,即產生了二權分離的現象。二權分離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監管力度達不到預期。企業的所有者由于不直接參與公司管理之后,對公司的各項經營不了解,其產品多少成本能夠產生多大的利潤等并不能得到第一手數據,這就為高管腐敗的發生提供了一個機會,并且這種情況下腐敗的發生也很難被揭發出來。而在高管腐敗當中,機會可以說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只有出現了機會,腐敗行為才能夠真正地轉化為實際,在源頭上解決機會的產生對防范高管腐敗是很重要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能夠加強對企業管理者的監督,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的發生,內控制度一旦缺失或者實施不到位的話就會為腐敗提供機會。
2.內部控制與壓力動因的關系。企業各級員工由于遭受自身或者來自外部的壓力,都可能會成為促使其腐敗的原因。而出現內部壓力是因為,企業的各級員工可能會因為自身對于金錢的追逐、地位的提升而發生腐敗行為,收受賄賂,買通上下級,對公司各種關鍵信息隱瞞不報等都形成了腐敗。關于外部壓力則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在公司正處于準備融資、上市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一張好看的財務報表能夠幫助企業順利地達到既定目標。這時腐敗行為就會發生,譬如賄賂審計人員等行為。非財務壓力是指為了維護公司信譽、企業的形象等原因從而出現腐敗現象,認為只有這樣才會幫助公司更好地發展。這個時候就需要健全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機制,對于可預見的風險應提前計劃好應急預案,減少內外部壓力的產生。
3.內部控制與借口動因的關系。借口就是指做出腐敗行為的人為開脫自己而找到的合理的理由。一般來說,當機會與壓力因素同時存在的話,舞弊實施者就會更加地傾向于為自身的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解釋,這與員工所處的環境也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個時候就需要完善內部控制的監督機制及控制環境,加大監督力度,優化控制環境,防范可能出現的合理化的借口。
由上可知,高管腐敗行為是由機會、壓力、借口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旦企業的內部控制缺失,無法防范,腐敗的行為就會發生。那么,企業只有持續地健全內部控制建設,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夠更好地防范高管腐敗行為的產生。
二、內部控制五要素對防范高管腐敗的作用
1.控制環境在防范高管腐敗中的作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發揮其作用的基礎,它由企業的組織框架、治理結構、企業文化等幾方面組成,是一個公司管理的方式、觀念,如果控制環境上出現了漏洞,那么就意味著公司的管理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就為高管腐敗的產生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要完善控制環境,拒絕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
2.風險評估在防范高管腐敗中的作用。風險評估要求企業及時地甄別,認識到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預計該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預估風險發生會對公司產生的損失。如果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對風險的預計不夠恰當,就可能對企業帶來不良影響,從而產生巨大的財務壓力,進而滋生高管腐敗,所以要健全自身的風險評估機制。
3.控制活動在防范高管腐敗中的作用。控制活動就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使用合理的措施,將風險降到最低或者企業可以承受的限度之下。有效的控制措施能更好地使企業實現內控的目標,其中包括業績評價、授權、不相容職務分離等手段,這些措施能夠很大程度上防范高管腐敗機會動因的產生,一個好的控制活動在內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4.信息與溝通在防范高管腐敗中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收集與傳遞變得非常的方便,然而如何在海量的信息當中尋找出對公司發展有益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信息與溝通是指企業能夠準確及時、精準地收集信息,并確保該信息以合適的方式在企業內部傳遞使用。對信息與溝通的重視能夠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率,使管理層的各項決策能夠更加迅速準確地傳達到企業各部分,加強上下級員工之間的溝通,有效的信息與溝通方式是防范高管腐敗的重要手段。
5.監督在防范高管腐敗中的作用。監督是內部控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切制度的實施都要有監督機構隨時進行監督,企業內部由內審部門以及監事會來進行監督,其監督職能實施的力度決定了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高管腐敗行為的發生基本都與監督部門的失職有關。監督職能要求企業向外部發布的信息真實、可靠、完整,確保其不會對社會公眾產生錯誤的引導,還要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發現內控有漏洞要及時加以改進。只有不斷完善監督機制,才能有效地防范高管腐敗的產生。
三、內部控制防范高管腐敗的策略
1.完善控制環境。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必定是建立在一個良好的控制環境之上的,只有良好的控制環境才能支持合理的內控制度的實施。所以,要想防范高管腐敗的發生,就一定要完善企業的控制環境。要加強企業管理者內部控制的意識,使其能夠深刻地意識到內部控制在防范高管腐敗的作用,同時認識到腐敗行為會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還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建立合理的升職渠道、清晰明確的組織結構,加強現代化管理水平,爭取做到即使在經營中出現了機會動因,也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放棄腐敗。
2.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外部以及內部的風險,如何提前意識到這些風險并制定出相關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企業要結合自身狀況、所處行業、競爭對手、國家政策的變化等,健全自身的風險評估體系,更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防止突發事件的產生,對風險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針對性的措施,一旦發生風險能夠及時地拿出應對方案,保證將風險降到最低。
3.重視內外部信息溝通。信息的傳遞與溝通在內部控制的實施中是很重要的,是連接企業上與下、內與外之間的橋梁,高效的信息溝通會提高企業的經營運作的效率,信息的及時溝通能夠使管理層了解內控制度的執行狀況,認識到其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從而予以改進。良好的信息與溝通還能夠將控制環境的改變,控制活動的措施等相關信息及時傳遞使其迅速被各級員工所了解,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進而減少甚至杜絕高管腐敗的發生。有些腐敗案件的發生就是因為信息傳遞不及時才發生的,也因此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4.規范內部監督體系。目前,我國高管腐敗案例發生的共性問題就是內審部職能實施不到位,我國企業的監督方式就是以監事會和內審部為主體的監督體系,如果內審部相關人員的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沒能深入了解內控制度,不清楚內部控制在哪一個環節最容易出現披露的話,就會給腐敗者提供大量的機會。同時存在的問題是,在企業內部,內審部獨立性較差,很多情況下其與被監督者的關系是上下級的關系,這就可能會造成實際上的監督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沒有深入監督,所以要加強內審部的獨立性。企業的內部監督是防范高管腐敗的最重要的方式,不能讓其形同虛設,要加強內部監督體系,當然也不能使監督人員權力過大,這樣容易造成另外一種腐敗行為,還要讓其內部員工互相監督,真正地做到密不透風,這樣才能夠防范高管腐敗的發生。
高管腐敗行為的頻繁發生不僅危害到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秩序起到了嚴重的破壞作用,要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利用內部控制這一武器來防范高管腐敗的發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健全內控制度是這個時代的要求,只有將內控制度真正地落實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才能夠防范高管腐敗的產生,才能使企業長遠、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金珩.內部控制對會計舞弊的影響[J].全國流通經濟,2018,(23):99-100.
[2]? 李會妮.內部控制對會計舞弊的抑制效應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0):200-201.
[3]? 孫燕東.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防范會計舞弊的實證檢驗[J].財會月刊,2014,(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