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 要:針對高壓氣井常規處理溢流的不足,該文提出一種帶壓排出溢流技術,立足于漂移流動原理,創建高壓氣井帶回壓井筒氣液兩相流動計算模型,且以數值法解答模型。結合仿真算例模擬帶壓排出溢流時井口壓力受到井深、鉆井排量、溢流量等參數的影響,根據模擬的上述參數結果,制定鉆進過程中帶套壓排出溢流程序。
關鍵詞:控制壓力鉆井技術? 氣液兩相流? 井口回壓? 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TE2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050-02
對于高壓氣井井控來說,如果存在溢流,一般的解決策略難度大、缺少安全性[1,2]。而控制壓力鉆井技術作為初級井控技術的一種高級應用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常規處理溢流做法的不足,即利用RCH增加所需的回壓,以達到快速提高井底壓力并保持井底恒壓的目的,維持原密度將受侵鉆井液排出井筒[3,4]。
1? 帶壓排出溢流技術計算模型
1.1 井筒內井筒氣液兩相流方程
該文先將帶壓排除溢流過程中的環空流動模型化并作以下假設[5-7]。
(1)假設井眼截面是圓形,以及跟井內鉆柱同心;
(2)對鉆井液中氣體的溶解忽視,以及兩相之間不存在化學反應;
(3)只分析順著流動方向的一維非定常流動問題;
(4)在相同位置的環空內兩相段氣液的兩相溫度一致,不存在交換的熱量。
能夠創建下面控制方程組。
①氣相連續性方程:
②鉆井液相連續性方程:
③氣、液兩相動量守恒方程:
④氣體上升速度經驗公式:
⑤氣相狀態方程:
式中:A為環空截面積,m2;Eg、Em分別為產出氣、鉆井液相的體積分數,無量綱;vg、vm分別為產出氣和鉆井液相的速度,m/s;ρg、ρm分別為產出氣和鉆井液的密度,kg/m3; qg為氣侵速率,L/s;fric為沿程摩阻壓降,Pa;s為沿流動方向坐標,m;ρ為壓力,Pa;C0為速度分布系數;vrg為漂移速度,m/s;γg為天然氣相對密度,無因次;Z為天然氣壓縮因子;T為溫度,K。
1.2 方程組的定解條件
氣侵后采取帶壓鉆井的初始條件為:
氣侵后采取帶壓鉆井的邊界條件為:P(t,0)=Pf+Pe
式中:Eim、Eiq分別表示調整回壓后與調整回壓前環空各相在某一截面的體積分數,無量綱;v表示環空各相在某一截面的速度,m/s;i表示環空內的氣相、鉆井液相;j為示環空中的各個節點;Pf為地層壓力,Pa;Pe為為帶壓排出溢流過程中附加壓力,Pa。
1.3 方程組的求解
其步驟為:(1)初步估算井底壓力。(2)假設j+1處n+1時刻的壓力值,結合給定的井口回壓值以及出口溫度,由狀態方程確定節點處的物理參數等狀態。(3)由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求解新的j+1節點處n+1時刻的壓力。將兩個壓力相比較,如果不滿足計算精度,則繼續迭代。(4)往后以此類推,直到井口為止,看已求得的井口處的壓力與給定的井口回壓值是否在精度范圍以內,若不滿足計算精度,否則返回步驟(1)重新估算,直至條件成立。
2? 帶壓排出溢流技術敏感參數分析
利用建立的井筒氣液兩相流方程,模擬不同施工參數的變化對井口壓力變化規律,以便對現場實施帶壓排出溢流技術處理溢流提供一定的參考。具體模擬井的基本數據如下:井深4320m,?244mm套管,?127mm的鉆具平均內徑為110mm,?215.9mm的鉆頭,?159mm鉆鋌162.12m,鉆井液密度1.6g/cm3,鉆井液排量26L/s,塑性粘度0.03Pa.s,井口溫度25℃,地溫梯度3℃/100m,地層壓力71MPa。
2.1 不同溢流量對井口回壓的影響
溢流發現越晚,帶壓排出溢流過程中的最大井口回壓也在不斷增大。但是一般現場應用的旋轉控制頭(RCH)一旦連續超過5MPa時就轉入壓井程序,這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出帶壓排出溢流受控壓裝備的影響,其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2.2 不同鉆井排量對井口回壓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鉆井排量改變,井內環空摩阻也將發生改變,為了使3種井況條件一致(井底恒壓),需對鉆井液密度進行相應的改變, 不同鉆井液排量下,在帶壓排出相同溢流量(1m3)過程中,最大井口回壓值卻越小。這是因為排量越大,井內環空摩阻也越大,為保持井底壓力恒定,因此排量較大時井口施加的回壓卻越小。但是從井口回壓的變化幅度來看,由于環空摩阻不是改變井底壓力的主要因素,所以鉆井液排量對帶壓排出過程中井口回壓的峰值影響有限。
2.3 不同井深對井口回壓的影響
為使初始模擬條件三者一致,需保持初始井底壓差相同,不同井深下,在帶壓排出相同溢流量(1m3)過程中,井越深,最大井口回壓值卻越大。這主要是因為井越深,井底溫度和壓力越高,氣體膨脹上升對井底壓力的影響也越大,造成井口的回壓峰值也隨之增大。但是從井口回壓的變化幅度來看,由于井口的工作回壓對氣體溢流控制有很好的積極作用,所以鉆井液排量對帶壓排出過程中井口回壓的峰值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