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黨的十九大對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做好新時代職工群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堅持政治引領、職工為本、改革強會的“三大理念”,著力在健全職工思想引領、宣傳教育、建功立業、依法維權、職工服務、工會組織的“六大體系”上下功夫,努力實現強基層、強素質、強作為,著力打造踐行“三大理念”、健全“六大體系”、實現“三個增強”的工會工作升級版。
突出政治引領 彰顯工會作為
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工會作為黨領導的群團組織,必須始終把政治性放在首要位置,堅持政治建會、質量建會、黨工共建,努力提升政治引領能力,在服務黨政大局上彰顯作為,引導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一是以政治建會做好思想引領。要認真履行工會意識形態工作職責,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大學校”作用,把新時代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傳達到每一位職工,引領廣大職工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著眼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發揮好工會組織的組織引導優勢,動員廣大職工自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凝聚強大正能量。二是以質量建會做好組織引領。深入開展“強基層、補短板、增活力”行動,加強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著力提升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水平。努力創建“規范、溫暖、和諧、平安、創新”五型模范職工之家,按照“會、站、家”一體化工作思路,把組建工會與組織、引導、服務職工有機結合起來,鞏固建會成果,提高建會質量,發揮工會在凝聚團結職工共促企業發展上的重要作用,不斷擴大工會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三是以黨工共建做好建功引領。堅持完善黨工共建機制,深化“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工作,依法推動企業普遍建立工會組織,重點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領域工會組建,最廣泛地把各類基層工會建立起來,把包括農民工、勞務派遣工、靈活就業人員在內的廣大職工吸引到工會組織中來,不斷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突出職工為本 履行基本職責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工會組織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職工滿意為標準,堅持公正、公平、精準、普惠的要求,著力打造工會工作品牌,扎扎實實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一是要強化維權凸顯公平正義。堅持黨政主導的職工維權格局,發揮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和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健全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層多元協商協調機制。圍繞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園區創建活動,著力建設職工與企業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二是要推行普惠實現成果共享。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面對職工的新期待,把服務對象由主要面向困難職工轉為面向全體會員職工。針對職工最關切、最實際、最基礎的需求,認真細致地為職工設計一些實用的、受職工普遍歡迎的服務項目。繼續做好實事好事,使廣大職工能夠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工會組織的溫暖,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三是要力求精準推進解困脫困。把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大局和為民辦實事考核體系,在解困脫困政策、資金上爭取更多資源和手段。把“精準”貫穿困難職工解困脫困的全過程,做到底數精準、原因精準、措施精準。精準掌握幫扶信息,精準實施幫扶項目,既幫助困難職工解決眼前困難,做到無基本生活之憂,又幫助困難職工脫困,走上致富之路。
突出改革強會 夯實基層基礎
深化工會改革是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工會組織活力的必由之路。工會組織要堅定改革信心,堅持問題導向,以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為目標,進一步推動工會改革向基層延伸,不斷擴大改革工作成效。
一是深化工會系統改革。抓好改革方案細化落地、典型培育、指導督促等工作。規范理順產業(聯合)工會建設,充分發揮產業(聯合)工會在促進產業發展、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作用。按照“重心下移、項目運作”的思路,優化經費支出結構,確保工會經費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加強對基層工會改革工作的指導,立足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注重打造特色亮點工作,不斷創造鮮活的改革典型經驗。二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統籌建設鄉鎮(街道)、社區黨群工作服務站和鄉鎮(街道)、社區職工服務中心,實現工會活動場所與黨組織活動陣地、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共建共享,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工會組織活力。主動引導勞動關系領域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延長工會幫扶服務手臂。進一步規范會員會籍管理,推進工會會員實名制,切實增強會員意識,擴大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影響力。三是大力推進網上工會建設。進一步整合各地工會網站、微信、微博,擴大工會新媒體覆蓋面和影響力。整合工會數據庫系統,加強業務應用建設,實現職工入會、維權、幫扶、培訓等項目上網上線。建設“一系統多終端”的“互聯網+”互動平臺,構建工會與廣大職工之間信息快遞、互動便捷的紐帶,打造“指尖上的工會”。四是不斷增強群眾工作本領。主動加強與黨政部門的協調配合,借勢借力,整合資源,聯手共同推進工會工作。全面提升工會干部能力素質,回應基層呼聲和職工意愿,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當好職工信賴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