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

小王子說:作為既聰明又勤奮,讓人望而生畏的學術精英,誰能想到他們其實除了“天才”的標簽之外,很多時候還有某種“天然呆”的可愛。更何況,他們認真專注,“超塵脫俗”,這樣的家伙誰不愛呢?
網上有一個問題:“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我雖然不知道在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就讀是什么體驗,但我知道跟貴院學生談戀愛是什么體驗啊!我的男朋友奚牧涼,這個愛學院超過愛我一百倍的人,就是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
我剛認識奚牧涼的時候,他就把“就讀于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作為重要的人格標簽。對于這樣的行為,一貫自視甚高的我嗤之以鼻,但成熟如我,當然是面帶微笑,浮夸社交:“哇哦,你好厲害呀,嚶嚶嚶……”我對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印象,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是一個似乎都不用“生活”的學院。每次跟奚同學一起吃飯,餐桌上的話題永遠是遺產、墓葬……我實在是跟不上節奏。拌飯話題不應該是星座、時尚、明星八卦嗎?
還有一點,跟奚牧涼出去旅游,好好的古建筑通常都被稱為“文保單位”,當然,叫什么不重要,但持續二十幾年的世界觀被強行挑釁了啊!有一次,我們踏著夜色到南京大學散步,本來的設想是,看看教學樓,賞賞校園里的花花草草。但誰能想到,一進校園奚牧涼就開始瘋狂拍照,繼而激動地說:“啊,這是國保單位啊!我們能順便去一下附近其他國保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和東南大學嗎?”
第二,這個學院的人都非常勤奮,而且極其嚴謹,錙銖必較。我們常常一起寫稿,我很快就寫完了,奚牧涼才寫了―段。對于我這樣一個射手座急性子來說,寫稿這樣拖拉真的很耽誤出去玩的時間。但每每此刻,我都看到奚牧涼拿出一大堆文獻期刊,就為了確定一句話中的具體措辭。我―開始覺得是他自己有問題,但接觸到更多他的同學后發現,這是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通病”。他們會思考我從來不會思考的問題,而且思考得極其深入,深入到令外行或者外校人感到無聊的地步。
第三,這個學院非常“直男”。奚牧涼考博以來,我們的家庭氛圍就籠罩上了一層陰云,每天睜眼“遺產”,閉眼“古跡”,我們倆幾乎處于一種無法正常對話的狀態中。有一天,奚牧涼突然說:“這幾天復習挺累的,不如出去玩玩吧。”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說:“好呀,我們去哪里呢?”奚牧涼說:“我們可以去青島。”我于是又意外了一些,心想,看看海喂喂魚總不能出現什么“國保單位”了吧。奚牧涼接著說:“青島有很多近代建筑,一大片,可以一次性逛完。”你們見過把旅行當復習的嗎?反正我是沒見過。
說了這么多日常,最后想強行升華一下。實際上,擁有一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男朋友還是很好的,他們專注學術,沒時間出軌,而且看慣了“北京猿人頭骨”,你只要長得稍微像個現代人,他們就覺得你美若天仙了。更重要的是,到了這個年代,他們還能說出這樣的話:跟考古人談戀愛最好,因為不用怕老,考古人就喜歡舊舊的東西。可見多么赤誠與淳樸。而且,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曾有一句廣告詞,可以感受一下:牽起你毛茸茸的小手,是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我現在也不想別的,就祈禱這句話不會被印在我的結婚請柬上吧。
一二三摘自微信公眾號“挖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