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小王子:著名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說,你逃避不了巴黎的過去,這也是巴黎最精彩的地方,過去與現在融合得那么巧妙,絲毫感受不到一點突兀。這一點用到巴黎的下水道實在也不為過,巴黎的下水道實在堪稱一部城市文明史。
如今的巴黎下水道以寬敞和井井有條而聞名。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項超級地下工程擴建時,曾引發法國民眾的強烈擔憂——如此寬廣而四通八達的地下管網,一旦成為黑幫的藏身之地可如何是好?
目前能找到的第一條巴黎下水道,是公元1—3世紀羅馬帝國占領高盧時修建的。自那時直到公元14世紀,巴黎城區一條條下水道被修建起來,把豪門大戶的污水從門前引開,連接到城市中央的大街底下,再加上蓋板,這樣富豪門前干凈了,市民也“眼不見為凈”??紤]到同時代歐洲其他城市惡劣的公共衛生狀況,巴黎的確堪稱“模范下水道”。
不過,掩蓋在大道底下的污水固然看不見,但年深日久,刺鼻的臭味讓巴黎市民們感到難以忍受。1350年素以“心善”著稱的“好王約翰”(約翰二世)即位,巴黎市民立刻上書,要求改進下水道。法國國王也擔心下水道問題會讓瘟疫在巴黎流行,下令對巴黎下水道進行改建,將所有的下水道串聯起來,讓污水排入塞納河中。
然而新的焦慮又來了:城市在擴大,原本寬闊的下水道也漸漸“腸梗阻”。1832年,巴黎暴發特大霍亂疫情。巴黎警察局局長、著名市政專家德萊塞分析后認為,下水道的“臟亂差堵”是釀成慘禍的主因。
1853年,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下令由奧斯曼男爵主持對巴黎的現代化改造工程,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重建巴黎下水道。巴黎市政廳不惜工本,用高大宛如宮殿的水廊式“河道”替代傳統渠道,以便組織人力和機器定期進入下水道清淤。更關鍵的是,堵塞了全部城區內排入塞納河的出水口,改到遠郊區去排放。
但此時越來越多的巴黎市民開始擔心另一個問題:早期的下水管道雖然不怎么粗,但也足以允許清潔工人爬進去清淤。因此當時犯罪分子和革命者經常在這些龐雜而陰暗潮濕的下水道里召開秘密會議。而如今要進一步拓寬下水道,巴黎的地下是否會因此增添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在巴黎市政廳對下水道“大改”時,市政檢查員布魯內索畫了一套詳細的地下管網圖。他把這套圖借給自己的好朋友作為文學創作的參考,這位好朋友據此在自己的小說里,創作了主人公冉·阿讓背著傷員從下水道逃脫的經典場景——沒錯,這位會寫小說的好朋友,就是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862年發表的《悲慘世界》中的這一場景實在太過經典,百余年來被無數文藝作品競相套用,但也因此更放大了巴黎市民的焦慮。但這種“焦慮”其實是多余的:巴黎下水道的污水處理集中在排水口附近,除了特意整理過供游客參觀的博物館,其他主管網段仍然臭氣熏天。為避免堵塞現象,主干道隔上一段還有個柵欄門裝置以便滯留異物,這樣一來下水道處處“此路不通”。
1984年3月7日,真的有一名“不速之客”試圖通過巴黎下水道逃生:它是一條長70~80厘米的尼羅河鱷魚。但它的逃亡大計在“舉事”當天就被徹底粉碎:鱷魚被柵欄門卡在巴黎“新橋”附近的一個下水道“路口”動彈不得。巴黎市政廳希望“鱷魚事件”能徹底打消市民們對“下水道安全隱患”的焦慮——鱷魚都過不去,何況是人?
趙紅星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