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
二夢說:互聯網的運用,使得現代人的溝通交流減少,愈來愈多的人患上“社恐自閉癥”,害怕與陌生人交流接觸,害怕陌生環境,等等。但其實只要我們放下手機,打開自己的心門,去接納環境,接納身邊的人,大膽去交流,釋放自我,就一定會樂在其中。

本著“這門課看起來學分特別好拿”的原則,我篤定地按下了選修戲劇課的確認鍵。邁著輕快的步伐,我來到表演廳。看到老師正積極地張羅著大伙來到開闊的活動室圍成圈時,我忽然意識到這堂課內容似乎與課題名稱“世界經典戲劇觀摩”不太相符——它要求我們參與其中。
在大腦識別了這一重要信息后,我的身體做出了反應。是的,上了一年大學,習慣了在熙熙攘攘的大課室里,做一名安靜的觀眾看著臺上的老師表演,我根本不習慣成為一名參與者。我開始本能地拒接——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來,大家拉起手圍成一個圈吧。”“男生女生交叉站啊,別分成男半球女半球啦。”老師輕松地布置了一項項任務,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都很容易。但是,作為一個大學生,完成這幾個動作是多么困難啊!我感到自己是一個常年躲在黑暗里窺探光明世界的人,忽然被別人推了一把,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所有人都開始猶豫不決。
圍成圈?為什么沒人帶頭?那我要不要移動?會不會很突兀?人群開始像一堆蠕蟲一樣蠕動,扭扭捏捏,圈終于圍好了。牽手?上了高中之后,我還與何人有過任何“肌膚之親”嗎?我上一次擁抱母親是什么時候?我上一次挽著父親的手臂是多久前?我跟陌生人握過手嗎?現在要我和身旁素不相識的異性牽手?“不!”我在心里吶喊,仿佛一個自閉癥小孩。理智讓我的大腦發送了信號給感受器,我最終緩緩地抬起手。旁邊充滿朝氣的男生對我笑了笑,一把握住了我。剎那間,有一道電流通過我的全身。此時的我,卻像是一只奓了毛的貓咪,被不知道什么安撫了,漸漸變得溫順。
嗯,我的心開始不那么慌了。好像做出點改變,和世界進行接觸,也不這么難了!
下一秒,我被打臉了。非常難!因為接下來老師說:“接下來3小時里,手機要鎖在小黑屋里。”自從上了大學,除了洗澡睡覺,幾乎手機不離手,現代人不都這樣嗎?我真的打心眼里認定自己不可能離開手機3小時的。我心里發毛,忽然意識到這跟癮君子好像沒有什么區別。
在接下來的3小時里,我的專注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到底集中到什么程度?高考的時候,最緊張的理綜考試上,我也不能說是所有時間都精神集中。然而,在這3個小時里,誰說過什么話,臉上的表情,肢體的動作,我是一點也沒落下,盡收眼底。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老師說:“玩幾個熱身的小游戲,誰出錯了,反應慢了,就學狗撒尿。”好一個狗撒尿,我一個女孩子形象何存?好一個熱身游戲,玩完以后冒了一身冷汗。
3個小時結束,我還沉浸在課堂緩不過神來。我驚訝于自己的接受能力,3小時內我從害怕交流,害怕接觸,害怕陌生環境,害怕犯錯,迅速成長為可以隨意交流,自然接觸,肆意在地上打滾加模仿狗撒尿……忽然間意識到,這應該就是大家常說的戲劇的魅力吧!完全專注,完全沉浸,完全釋放自我……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一個“現代式社恐自閉”人,在一節戲劇課上,痊愈了。
秋水長天摘自《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