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博
我國是一個養豬大國,據數據顯示,生豬數量、豬肉生產量和豬肉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但并不是一個強大的養豬大國。認真學習發達養豬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探索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推動我國成為養豬強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生豬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養豬產業鏈的發展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養豬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當務之急是做好養豬疫情的防治工作。本文將重點分析養豬場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規模和集約程度越來越高。養殖業效益顯著提高,吸引了大批民營企業和農民加入養豬業。然而,許多養豬場在養豬過程中為了擴大規模隨機引種,造成了一系列問題。部分養豬場引進國外養豬員,加劇了養豬場防疫工作的復雜性。一旦疾病爆發,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必須重視養豬場的防疫工作,并針對養豬場的防疫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豬場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
1、員工防疫觀念不正確
在養豬工作中,許多工人沒有認識到防疫的重要性,也沒有形成正確、科學的防疫觀念。有些工人簡單地把流行病預防等同于基本的現場消毒和疫苗接種。甚至一些水產養殖工人也把免疫作為政府的工作。日常免疫只依靠政府的集中免疫。這一觀念的不正確,使養豬業的工人無法控制豬病的發展和傳播,給養豬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基層養豬場防疫人員,防疫觀念薄弱,工作人員不重視動物防疫工作,經常看花,有完成任務的想法,也沒有深入調查。
2、致病性變異
隨著各種藥物和減毒疫苗在養豬過程中的廣泛應用,經典豬瘟病毒的生態環境和病毒群落發生了變化,一些原有的特征也發生了變化。從各地區豬瘟流行情況來看,豬瘟病毒原發特點發生了輕微變化,導致我國許多地區豬瘟反彈,豬瘟的大規模發病率不斷上升。
3、母豬的毒力
母豬病毒作為一種常見的傳染現象,會造成嚴重的損失。研究表明,妊娠母豬患病毒性母豬綜合征的概率為43%。妊娠母豬體內的病毒可通過繁殖傳播,導致典型豬瘟的持續感染。如果仔豬感染了豬瘟,它們的身體功能和免疫力都很差。如果多次免疫后沒有抗體,就會變成一只持續感染的豬,從而導致[1]感染的惡性循環。
4、疫苗質量
隨著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疫苗產業也不斷發展。如果疫苗中的抗原含量過高或過低,很容易導致疫苗免疫效果差。近年來,我國豬免疫力低下,常導致豬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疫苗的質量和數量。
5、防疫設備不完善
部分養豬場沒有將生產區、生活區和隔離區分開,也沒有在養豬場內設置消毒池等設施。許多養殖工人進入養殖區后,不注意自己的消毒,甚至不換衣服,很容易將外來病原菌帶入養豬生產區,引起相應的疾病。另外,部分養豬場缺少相應的隔離墻,或隔離墻高度不夠,導致隔離效果差。通過對部分養豬場設備的調查,發現只有10%的養豬場有嚴格的分區工作,防疫設備相對完善。67%的養豬場或多或少存在防疫設備問題。23%的養豬場設備極為落后,配備不規范,嚴重影響了防疫工作。
6、防疫技術差
在防疫消毒工作中,目前許多農場都是以大通道的形式存在,無法實現完全的空圍欄。也就是說,許多農場在消毒過程中只能實現局部消毒,沒有辦法定期對農場進行徹底消毒。也就是說,在消毒防疫工作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完整和不完整。此外,許多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沒有進行相應的清洗消毒,為豬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提供了一定的條件。70%的養豬場沒有形成完整的消毒機制,21%的養豬場更為全面的消毒,只有9%的養豬場實現了系統的消毒,大大降低了豬病的發生率。
二、養豬場的防疫對策
1、養豬場消毒
消毒在防疫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只有徹底消毒,才能有效抑制養豬場的病毒和細菌,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因此,養豬場應制定和完善消毒機制,定期對養豬場周邊環境進行消毒。加強對養豬場各類基礎設施的消毒,定期徹底消毒,有效阻斷疾病發生途徑。在消毒池或空場,可選用苛性鈉(濃度2%)。當你給養豬場消毒時,你可以選擇生石灰。在病豬隔離區或其他辦公區,可選擇100中毒。
2、完善基礎設施
水產養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防疫工作提供堅實的后盾。首先,在養豬場入口處設置消毒池,方便進出養豬場的車輛進行消毒。其次,我們需要在養豬場內建立一個更衣室,對進出養豬場的工人進行消毒。三是對養豬場生產區的隔離墻進行改造,使其保持在2米以上,并封堵排水溝,使養豬場的排水溝轉變為地下溝方式,提高養豬場的環境質量。最后,在條件允許的豬場建設沼氣池,有利于及時處理污水和豬糞,避免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完全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3、搞好綜合防治工作。
一是加強孤立觀測制度的實施。對新引進的種豬進行隔離觀察,觀察時間至少為8周,并證實它們在圈養前是正確的。二是加強衛生管理。確保豬圈的清潔,降低感染性疾病的風險。第三,加強母豬保育。在感染性疾病易感期,應加強母豬的營養供應,以保證母豬的身體素質過硬。四是加強病豬的隔離繁殖。在受感染地區要嚴格消毒和清理工作,使豬能繼續無病毒飼養,盡可能減少疾病傳播范圍。
4、免疫程序不合理
在我國,人們對免疫工作的重視程度很高,但典型豬瘟發病率仍在上升,這可能與免疫失敗有關。免疫失敗不僅與劑量不足有關,而且可能是免疫程序不合理造成的。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是盡可能排除母體抗體感染,確定最合理的首次免疫年齡。
5、環境壓力與疫苗使用
在實際育種過程中,有的農戶在斷奶、飼喂、閹割時,可以給仔豬接種經典的豬瘟疫苗;在接種過程中,用井水或冷開水代替無菌水或鹽水,導致疫苗免疫效果差;其次,仔豬長途運輸后由于壓力反應的發生,往往更情緒化。激發,如果此時免疫,很難達到免疫效果。
豬瘟作為一種常見病,在養豬過程中,一旦發生,就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因此,應根據預防豬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保證經典豬瘟疫苗的質量,規范養殖。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典型豬瘟的預防質量。
(作者單位:158300黑龍江密山市畜牧水產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