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吉林

本文通過對1987~2017年烏蘭浩特市地區空氣溫度、降水量、日照時數等氣象要素統計分析,得出了氣象要素的變化規律,并對1987~2017年一季水稻氣象產量進行了分析,利用逐步回歸方法建立了水稻氣象產量與氣象因子的函數關系式,得出了氣象產量隨著氣象要素的變化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建議在農業生產種植面積布局時適當增加一季水稻的種植面積。
氣候變暖已成為國際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已影響到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業生態系統與氣候變化的關系研究已成為全球研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表現在氣候變化使中國未來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性變大、種植熟制變化加大。此外,溫度升高導致農作物生長期縮短、干物質和子粒產量下降。興安盟烏蘭浩特地區的農作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差異,尚缺乏不同氣候因子對農作物產量影響程度的定量研究。烏蘭浩特市現有耕地27萬畝,主種植春玉米、水稻作物,且稻米為當百姓主食,研究當地氣候變化對一季水稻產量的影響,對于揭示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當地糧食產量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對今后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應對氣候變化增產增收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1試驗區域概況
1.1試驗地點
試驗觀測地段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經度122°08′33″,緯度46°00′57″,海拔高度269.0米),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溫熱短促,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無霜期較短,日照充足,積溫有效性高,降水量偏少,蒸發量大。年平均風速2.7米/秒,全年平均無霜期為125~201天。年平均降水量433.4mm,年平均氣溫5.6℃,年平均日照時數2662.7小時。
1.2試驗設備
江蘇無線電科學研究所生產的WUSH_AOSA。
1.3資料來源
1987~2017年氣象資料來源于烏蘭浩特市氣象局;水稻產量數據來源于烏蘭浩特市統計局。
1.4統計方法
運用相關性分析找出影響一季水稻產量的主次要氣象因子為5-9月的年平均空氣溫度、降水量、日照時數,利用逐步回歸方法建立水稻氣象產量與氣象要素之間的函數關系。
2結果分析
2.1烏蘭浩特市地區氣象要素變化規律
1987~2017年烏蘭浩特市地區空氣溫度年際變化的函數關系式為y = 0.029x + 5.3742(R2= 0.1649),呈上升趨勢;降水量年際變化的函數關系式為y = -0.0003x5 + 0.0134x4 + 0.0357x3 - 5.7067x2 + 39.298x + 453.1(R2= 0.3421),呈波動變化趨勢;日照時數年際變化函數關系式為y = -4E-05x6 + 0.0047x5 - 0.1998x4 + 3.7115x3 - 29.446x2 + 85.992x + 2741.9(R? = 0.4988),呈波動變化趨勢。
2.2 一季水稻氣象產量變化規律
1987~2017年烏蘭浩特市地區一季水稻氣象產量年際變化的函數關系式為y =0.0003x6-0.0219x5+0.737x4-11.918x3+94.964x2-337.43x+387.82(R?=0.0681),呈逐年增加趨勢。
2.3 氣象產量與氣象因子關系
1987~2017年烏蘭浩特市地區一季水稻氣象產量與氣象因子函數關系式為y =-353.4+14.4X1+0.0024X2+0.07X3
其中,X1為5-9月年平均空氣溫度、X2為5-9月年總降水量、X3為5-9月年日照時數。
通過對1987~2017年烏蘭浩特市地區的空氣溫度、降水量、日照時數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空氣溫度呈上升趨勢、降水量與日照時數呈波動變化趨勢;得出了氣象產量年際變化的函數關系式;運用相關性分析找出了影響一季水稻產量的主次要氣象因子,并通過逐步回歸方法建立了氣象產量與氣象因子關系式,通過關系式可以得出,氣象產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建議在農業生產種植面積布局時適當增加一季水稻的種植面積。
(作者單位:137400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