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
【摘要】 目的 研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在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45例梅毒螺旋體感染患者, 均實施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ELISA檢測, 比較兩種檢驗方法的診斷準確率。結果 45例患者經TRUST法檢驗:陽性38例, 陰性7例, 敏感性為84.44%(38/45), 診斷準確率為84.44%(38/45);經ELISA法檢驗:陽性44例, 陰性1例, 敏感性為97.78%(44/45), 診斷準確率為97.78%(44/45)。ELISA法的敏感性及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TRUST法,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390、4.9390, P=0.0262、0.0262<0.05)。結論 ELISA法檢驗應用于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中具有顯著作用, 可將診斷準確率顯著提升。
【關鍵詞】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梅毒螺旋體感染;臨床檢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27
梅毒屬于性傳播疾病的關鍵因素, 梅毒螺旋體即為主要病原體, 包括性梅毒、胎傳梅毒2種傳染方式, 透明狀和不易著色是主要臨床檢測特點, 隨著近年來人口流動量的不斷增加促使梅毒螺旋體感染發生率不斷提升[1]。血清學檢驗是臨床對梅毒診斷的常見實驗室方法, 包括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以及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主要有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TRUST等, 具有較高敏感性, 存在假陰性率、假陽性率, 對于初步篩查大樣本比較適用。ELISA是一種梅毒螺旋抗原血清試驗, 存在較強敏感性, 是梅毒臨床確診的關鍵試驗, 操作方便以及全自動化等臨床優勢, 對于檢測大樣本十分適合。本文研究ELISA法在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中的臨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45例梅毒螺旋體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女22例, 男23例, 年齡最大60歲, 最小20歲, 平均年齡(45.23±4.94)歲。納入標準:滿足臨床判斷梅毒螺旋體感染疾病的標準, 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硬下疳, 且陰莖與陰道附近存在丘疹或者斑塊, 腹股溝存在淋巴結腫大。患者均了解本次同意書治療內容以后自愿簽署, 并且獲得本院相關倫理委員會的認可。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患者、代謝系統障礙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重要器官器質性疾病患者、內分泌障礙患者、不配合治療患者。
1. 2 方法 患者均實施TRUST和ELISA檢測, 選擇奧地利TECAN公司研發團提供的全自動酶標儀、美國BIO-RAD洗板機以及恒溫水浴箱、廣州中山生物公司研發以及提供的ELISA試劑盒、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以及提供的TRUST試劑盒。采集3~5 ml血清樣本放置到試管中, 予以血清分離, 依據試劑盒上操作說明開展規范TRUST、ELISA檢測。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檢驗方法的診斷準確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45例患者經TRUST法檢驗:陽性38例, 陰性7例, 敏感性為84.44%(38/45), 診斷準確率為84.44%(38/45);經ELISA法檢驗:陽性44例, 陰性1例, 敏感性為97.78%(44/45), 診斷準確率為97.78%(44/45)。ELISA法的敏感性及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TRUST法,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390、4.9390, P=0.0262、0.0262<0.05)。
3 討論
梅毒一般是因梅毒螺旋體導致的, 屬于常見的一種性傳播疾病, 發病率較高, 梅毒主要包括Ⅰ期、Ⅱ期、Ⅲ期三個階段, 早期=Ⅰ期+Ⅱ期, 存在較小的傳染性, 也很少破壞患者機體[2, 3]。Ⅲ期屬于晚期梅毒, 存在較大傳染性, 并且具有較長病程時間, 增加破壞機體的程度,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獲得明確的梅毒發病機制, 但如果發生梅毒螺旋體感染, 可能對其生存質量帶來嚴重威脅, 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影響, 所以, 早期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患者十分重要。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在目前主要有熒光梅毒螺旋體吸收試驗、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等[4]。
TRUST實際上是一種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檢驗方法, 在篩查梅毒和觀察療效中得到廣泛應用, 因TRUST檢驗存在沒有特異性的抗原, 因此, 在對梅毒螺旋體感染患者檢驗中不少非梅毒患者也可能發生反應素[5]。近年來ELISA法成為最廣泛應用的酶免疫測定技術, 是在固相載體表面吸附已知的抗體或者抗原, 在固相表面通過酶對抗原抗體反應進行標記, 依據洗滌法將液相中游離成分進行有效洗除, 所以, 采取底物顏色變化情況可對是否存在免疫反應進行有效判斷, 特別是不同的顏色變化和標本中抗原或者抗體量呈正相關。ELISA法檢驗實際上是依據酶化學反應的敏感性結合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 促使形成敏感且存在特異性的一種臨床檢測方法[6-8]。此外, ELISA法檢驗也存在范圍廣、操作簡單、不需特殊設備等臨床特點, 有利于提升梅毒螺旋體感染臨床診斷準確率, 但也可能因操作人員影響, 因此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 影響診斷結果[9-11]。
本研究結果顯示, 45例患者經TRUST法檢驗:陽性38例, 陰性7例, 敏感性為84.44%(38/45), 診斷準確率為84.44%(38/45);經ELISA法檢驗:陽性44例, 陰性1例, 敏感性為97.78%(44/45), 診斷準確率為97.78%(44/45)。ELISA法的敏感性及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TRUST法,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390、4.9390, P=0.0262、0.0262<0.05)。證實ELISA法在臨床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過程中存在較強敏感性, 是因ELISA主要應用酶, 其是一種有機催化劑, 少量酶可能產生較大催化反應, 方便顯色觀察, 并且ELISA法可對在亞細胞或者細胞水平上示蹤抗體以及抗原位置進行顯示, 方便開展定量分析, 進而有利于提升臨床高敏感性。此外, 相關研究顯示, ELISA法對梅毒螺旋體感染臨床檢驗中較強的特異性強, 是因抗原抗體只和存在抗體抗原的結合位點以及抗原的決定簇進行結合, 可對化學結構以及空間結構進行有效利用, 提升抗原抗體反應檢查的特異性, 且臨床操作簡單, 實際應用過程中不需要應用特殊設備實施相關輔助檢查, 存在比較廣泛的臨床應用范圍。
綜上所述, ELISA法檢驗應用于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中具有顯著作用, 可將診斷準確率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孟保福, 宋紅林, 李翠芬. ELISA 法在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中的臨床檢驗價值.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20):4611-4613.
[2] 呂松琴, 趙華, 寶福凱, 等. ECLIA法與ELISA法在梅毒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的對比.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7(4):124-127.
[3] 譚旭斌. 3TP法與ELISA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價值對比研究. 河北醫學, 2016, 22(2):344-346.
[4] 葉霞, 徐清芳, 魏靖, 等. TP-ELISA、TPPA、RPR聯合檢測在梅毒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熱帶醫學雜志, 2017, 17(5):639-642.
[5] 姚春紅, 褚靖, 鄧建平. CLIA與TP-ELISA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Meta分析.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6, 18(4):365-368.
[6] 王曉偉, 靳麗麗, 邵春燕, 等. 人免疫球蛋白對血液病患者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的影響.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7, 19(1):40-43.
[7] 賈偉, 褚福祿, 張杰, 等. TPPA、ELISA、RPR三種方法檢測梅毒的靈敏度及特異性對比. 中國性科學, 2017, 26(5):75-77.
[8] 朱建萍. 梅毒的三種血清學檢驗方法的比較. 醫學檢驗與臨床, 2016, 27(2):44-46.
[9] 朱永朝. 梅毒螺旋體四種血清學檢測方法的臨床評價分析. 醫藥論壇雜志, 2016(8):47-48.
[10] 趙娜, 劉瑞霞, 李魯平,等. 捕獲法ELISA檢測TP-IgM抗體在各期梅毒診斷及療效評估中的應用.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5(12):1104-1107.
[11] 彭麗華. ELISA等四種方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結果分析. 現代養生b, 2015(8):41-42.
[收稿日期: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