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劑量胺碘酮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方法 78例心律失常患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對照組患兒采用鹽酸普羅帕酮片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兒采用小劑量胺碘酮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兒中顯效18例(46.2%), 有效19例(48.7%), 無效2例(5.1%), 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患兒中顯效15例(38.5%),?有效16例(41.0%), 無效8例(20.5%), 總有效率為79.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非常滿意17例, 基本滿意20例, 不滿意2例, 治療滿意度為94.9%;對照組患兒非常滿意14例, 基本滿意15例, 不滿意10例, 治療滿意度為74.4%;實驗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小劑量胺碘酮對心律失常患兒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及患兒滿意度,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小兒心律失常;小劑量胺碘酮;鹽酸普羅帕酮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48
小兒心律失常是近幾年小兒臨床治療上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患兒的心臟所釋放的沖動導致整個心室交界點均出現過早的異位搏動[1]。患兒出現心律失常必須要及時接受治療, 因為心律失常若是治療不及時就會嚴重的危害患兒的生命安全。對心律失常主要是使用藥物治療, 但是絕大多數藥物在治療時均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患兒會出現極大的不良反應。當前小劑量胺碘酮被廣泛運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療中, 并且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 患兒在接受治療時也并未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并且安全性極高, 所以受到廣泛的歡迎。探究采用小劑量胺碘酮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9例。實驗組患兒中, 男20例, 女19例, 年齡1.2~11.5歲, 平均年齡(8.3±1.4)歲。對照組患兒中, 男18例, 女21例;年齡1.5~10.1歲, 平均年齡(7.8±1.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兒采用鹽酸普羅帕酮片進行治療, 鹽酸普羅帕酮片15 mg/d, 分3次口服。患兒服用藥物后, 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患兒的具體情況, 實時記錄患兒的生命體征。若是患兒的病情出現好轉, 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繼續進行治療。
1. 2. 2 實驗組 患兒采用小劑量胺碘酮進行治療, 鹽酸胺碘酮片的劑量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第1周時15 mg/d, 分3次服用;第2周時, 根據患兒病情轉變情況進行劑量調整,?10 mg/d, 分3次服用;第3周時, 患兒的病情應該能夠得到極大的控制, 這時要再次減少藥物服用劑量, 5 mg/d, 分2次服用[2]。按照此方法持續治療6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治療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療效判定標準參考文獻[3]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兒中顯效18例(46.2%), 有效19例(48.7%), 無效2例(5.1%), 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患兒中顯效15例(38.5%), 有效16例(41.0%), 無效8例(20.5%), 總有效率為79.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治療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兒非常滿意17例, 基本滿意20例, 不滿意2例, 治療滿意度為94.9%;對照組患兒非常滿意14例, 基本滿意15例, 不滿意10例, 治療滿意度為74.4%;實驗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有3例患兒出現不同情況的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7%;對照組有10例患兒出現不同情況的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6%;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小兒心律失常是近幾年小兒臨床治療上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患兒的心臟所釋放的沖動導致整個心室交界點均出現過早的異位搏動, 病情極為復雜, 治療極為困難[4-6]。患兒出現心律失常必須要及時的接受治療, 因為心律失常若是治療不及時就會嚴重危害患兒的生命安全。傳統的治療方法是使用鹽酸普羅帕酮片進行治療, 雖然說在一定程度可以控制病情, 但是相應的不良反應較多, 對患兒造成極大的影響[7, 8]。當前使用小劑量胺碘酮治療被廣泛運用到臨床治療中, 根據相關的實驗可以看出實際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并且不良反應較少[9-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兒中顯效18例(46.2%), 有效19例(48.7%), 無效2例(5.1%), 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患兒中顯效15例(38.5%), 有效16例(41.0%), 無效8例(20.5%), 總有效率為79.5%;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非常滿意17例, 基本滿意20例, 不滿意2例, 治療滿意度為94.9%;對照組患兒非常滿意14例, 基本滿意15例, 不滿意10例, 治療滿意度為74.4%;實驗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用小劑量胺碘酮對心律失常患兒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及患兒滿意度,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仁脊. 用小劑量的胺碘酮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16):88-90.
[2] 劉金濤, 姜政勇, 李廣生, 等. 口服胺碘酮治療難治性室性期前收縮68例臨床觀察. 臨床軍醫雜志, 2009, 37(1):19-20.
[3] 譚建新, 黃宇戈. 胺碘酮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03(22):91-92, 96.
[4] 雷波, 徐艷蕾. 小兒心律失常采用小劑量胺碘酮維持治療的療效極其對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影響.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8):200-201.
[5] 安勝. 新生兒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18例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21):35.
[6] 魯承熙. 40例患兒心律失常臨床診治分析. 醫學信息, 2013, 26(4):116-117.
[7] 李小梅. 兒童心律失常-任重道遠.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4,?18(1):7-8.
[8] 任寧, 朱晨曦, 李杰, 等. 小兒心律失常120例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 2013, 8(11):68.
[9] 袁李艷. 小劑量胺碘酮維持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11):72-73.
[10] 程鳴明. 觀察小劑量胺碘酮維持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療效.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6, 11(5):80-81.
[11] 林鼎煜. 小劑量胺碘酮在維持治療小兒心律失常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6, 11(7):72-74.
[12] 陸春云. 觀察小劑量胺碘酮維持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療效.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4(8):1133-1134.
[收稿日期: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