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速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腹部X線平片和CT在腸梗阻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40例腸梗阻患者, 根據診斷方式不同將其分為CT組與X線組, 各120例。CT組采用多排螺旋CT掃描進行診斷, X線組則采用腹部X線平片進行診斷, 對比兩組腸梗阻診斷準確率, 梗阻類型、梗阻原因和梗阻部位診斷準確率。結果 CT組腸梗阻診斷準確率為93.33%(112/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77.50%(93/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75, P<0.05);CT組梗阻類型診斷準確率為94.17%(113/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66.67%(80/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813, P<0.05);CT組梗阻原因診斷準確率為86.67%(104/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65.00%(78/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69, P<0.05);CT組梗阻部位診斷準確率為85.00%(102/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70.83%(85/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98, P<0.05)。結論 采用腹部CT掃描診斷腸梗阻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腹部X線平片, 并且CT能對腸梗阻原因、類型及部位進行準確判斷, 能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據,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腸梗阻;腹部;CT;X線平片;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15
腸梗阻是一種普外科常見急腹癥, 其病因與腸內異物堵塞及腸痙攣有關, 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腹痛、惡心、嘔吐、停止排便或排氣等臨床癥狀[1]。腸梗阻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等特點, 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患者不適癥狀會快速加劇, 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xiàn)休克、毒血癥、死亡等,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但由于腸梗阻的診斷在過去較為困難, 導致大部分患者難以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 對其生活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因此, 如何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對于改善治療效果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大意義。本文旨在對比分析腹部X線平片和CT在腸梗阻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收的240例腸梗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根據診斷方式不同將其分為CT組與X線組, 各120例。其中CT組男64例, 女56例;年齡25~68歲, 平均年齡(39.17±9.61)歲;腸梗阻類型:單純型腸梗阻70例, 膽結石性腸梗阻23例, 粘連性腸梗阻27例。X線組男66例, 女54例;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38.28±10.24)歲;腸梗阻類型:單純型腸梗阻68例, 粘連性腸梗阻28例, 膽結石性腸梗阻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腸梗阻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組織確診為腸梗阻, 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加;排除認知功能障礙者、精神病或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心肺功能嚴重障礙者及哺乳或妊娠期婦女。
1. 2 方法 X線組采用腹部X線平片進行檢查, 受檢者取站立位, 采用飛利浦DR進行腹部X線平片照射, 必要情況下受檢者取平臥位, 輔以X線平片照射。由工作經驗豐富的醫(yī)師對X線光片影像進行分析。
CT組采用多層螺旋CT掃描進行檢查, 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機進行平掃檢查, 以膈面到恥骨聯(lián)合平面作為掃描范圍。胸部平掃設置層厚為6 mm, 層距6 mm;進行重建時則設置層厚為1 mm, 層距為0.7 mm。必要時對患者進行增強CT掃描, 利用高壓注射器從患者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100 ml, 注射速度保持為4 ml/s, 隨后進行增強掃描, 掃描時間維持2 min。圖像采集完畢后立即送往工作站進行后期處理分析, 并進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處理。由資歷深厚的影像學醫(yī)師對其影像資料進行分析, 對梗阻部位、原因及類型進一步做出判斷。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tǒng)計并比較CT組與X線組的診斷準確率, 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類型診斷準確率。以手術病理組織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3]。診斷標準:①腹部X線平片:若檢查結果提示梗阻部位以上的腸管存在擴張表現(xiàn), 結腸內徑寬度>6 cm, 小腸內徑>2.5 cm, 即可診斷為腸管擴張;患者腸內無腸液平征、小腸出現(xiàn)排列異常并且出現(xiàn)腹腔積液征等現(xiàn)象均可表明患者已出現(xiàn)腸梗阻。②腹部CT掃描:若患者腸壁出現(xiàn)呈對稱性環(huán)形增厚的水腫2.0 mm, 腸系膜存在異常強化現(xiàn)象, 腸系膜血管內有腹水及血栓征, 腸系膜呈現(xiàn)云霧狀且密度增大、腸壁有不強化或遲強化表現(xiàn)即可診斷為狹窄性腸梗阻。或系膜與腸袢扭轉呈漩渦征或有U形腸袢, 提示為閉袢性腸梗阻。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CT組腸梗阻診斷準確率為93.33%(112/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77.50%(93/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75, P<0.05);CT組梗阻類型診斷準確率為94.17%(113/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66.67%(80/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813, P<0.05);CT組梗阻原因診斷準確率為86.67%(104/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65.00%(78/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69, P<0.05);CT組梗阻部位診斷準確率為85.00%(102/120), 顯著高于X線組的70.83%(85/12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998, P<0.05)。
3 討論
腸梗阻是臨床常見急腹癥之一, 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其發(fā)病急, 且病情發(fā)展速度快, 需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因而需要及時對患者的梗阻類型及部位進行明確判斷。腸梗阻根據病因可分為動力性、機械性、血運性等;而根據梗阻部位可分為低位小腸梗阻、高位小腸梗阻及結腸梗阻[4, 5]。
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X線片進行腸梗阻的診斷, 但X線片在對腸梗阻病因等方面的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 影像學技術也隨之不斷成熟, CT檢查已被廣泛應用到各種疾病的診斷中, 尤其是螺旋CT的出現(xiàn), 讓CT檢查在腸梗阻的診斷中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螺旋CT具有掃描速度快、成像質量高、立體化及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 能夠有效分辨腸道結構, 清晰的解剖結構能讓醫(yī)師對腸梗阻的病因及部位進行準確判斷, 彌補了傳統(tǒng)X線平片的缺陷。此外, CT掃描重建層厚薄, 具有較高的分辨率, 橫斷面結構影像基本不會重疊, 從而能夠將腸管內徑、腸腔內外腫塊、腹腔內腫塊及積血等情況清晰顯示, 更有利于醫(yī)師詳細了解患者腹腔內的實際情況, 從而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6-8]。本研究中, CT組腸梗阻診斷準確率及梗阻病因、部位、類型的診斷準確率均明顯高于X線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螺旋CT掃描具有成像質量高、立體化及腸道解剖結構清晰等特點有關。
綜上所述, 在腸梗阻的臨床診斷中應用螺旋CT掃描, 相比X線平片而言, 具有更高的準確性, 并且能對梗阻部位、原因、類型進行準確判斷, 有利于醫(yī)師及時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芳, 陳海. 比較螺旋CT與X線腹部平片在急性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5):43-44.
[2] 孫鐵春. 多層螺旋CT與腹部X線平片在診斷腸梗阻中的臨床價值對比研究.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8):47-48.
[3] 李海山. 腹部X線平片與螺旋CT對腸梗阻診斷價值的比較.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33):43.
[4] 張洪, 梁漢歡, 彭可雨, 等. 腹部X線平片與多層螺旋CT對腸梗阻診斷價值的比較.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7, 24(11):1499-1500.
[5] 王勇, 楊喃, 李振海. 螺旋CT與腹部X線平片在急性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分析. 數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7, 30(10):1458-1460.?
[6] 徐文奎, 李棟, 沙鈞平, 等. CT與腹部X線平片對腸梗阻的臨床診斷效果比較.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11):2076-2077.
[7] 姜本濤, 王超. 腸梗阻的腹部X線平片和CT診斷.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32):14-15.
[8] 李鈺. 螺旋CT與X線腹部平片在急性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 54(28):109-111.
[收稿日期: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