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瓊 羅鳳秀 胡世勛


【摘要】 目的 研究全肺切除術后不同流量吸氧模式對早期低氧血癥的護理對策。方法 40例實施全肺切除術后發生低氧血癥的肺癌患者, 根據住院號末尾數奇偶性分為高流量吸氧組(奇數)和低流量吸氧組(偶數), 每組20例。兩組患者均經雙鼻道吸氧管持續吸氧, 高流量吸氧組吸氧濃度為33%~44%, 低流量吸氧組吸氧濃度為22%~30%, 兩組患者在氧療的過程中給予全面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氧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和糾正低氧血癥所需持續吸氧時間。結果 氧療前, 兩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1秒率(FEV1.0%)、呼氣峰值流速(P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氧療后, 高流量吸氧組FVC、FEV1、FEV1.0%、PEF水平優于低流量吸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流量吸氧組患者糾正低氧血癥所需持續吸氧時間為(93.12±21.34)h, 明顯短于低流量吸氧組的(112.23±25.14)h,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流量吸氧和低流量吸氧對全肺切除術后早期低氧血癥均有顯著的作用, 高流量吸氧的效果優于低流量吸氧, 但高流量吸氧仍需防治健康肺組織損傷, 所以需綜合考慮, 選擇適合患者的吸氧模式。
【關鍵詞】 肺癌;全肺切除術;吸氧模式;早期低氧血癥;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88
全肺切除術治療肺癌患者中, 護理干預不到位容易引發早期低氧血癥問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是應對早期低氧血癥的主要手段, 而氧療是最為核心的護理干預措施之一。本研究針對納入的40例實施全肺切除術后早期發生低氧血癥的40例患者進行研究, 給予氧療并對不同流量吸氧的效果進行分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某院實施全肺切除術后發生低氧血癥的4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住院號末尾數奇偶性分為高流量吸氧組(奇數)和低流量吸氧組(偶數), 每組20例。高流量吸氧組:男16例, 女4例;平均年齡(65.52±2.34)歲;平均病程(4.26±1.27)年。低流量吸氧組:男15例, 女5例;平均年齡(66.78±2.24)歲;平均病程(4.35±1.1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低氧血癥的診斷標準[血氧分壓(PaO2)<11.3 kPa][1], 均有飲酒史、吸煙史、肺部慢性病史等, 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經雙鼻道吸氧管持續吸氧, 高流量吸氧組吸氧濃度為33%~44%;低流量吸氧組吸氧濃度為 22%~30%。所有患者吸氧期間均予以指脈氧持續監測指尖血氧濃度。在氧療的過程中, 給予全面護理干預。①合理氧療:根據患者術后肺功能恢復情況以及活動程度及時調整為間斷吸氧。②呼吸道護理:患者咳嗽咳痰無力, 應及時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暢。③氣管位置觀察:定時觀察氣管位置有無移位, 根據氣管位置及患者狀態決定開放胸引管, 防止胸腔內積血過多導致縱隔移位, 壓迫健側肺致呼吸困難。④心理護理:積極地同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 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情感,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 及時對不良心理予以疏導, 進行正面鼓勵和支持, 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 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氧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0%、PEF)和糾正低氧血癥所需持續吸氧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氧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氧療前, 兩組患者FVC、FEV1、FEV1.0%、P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氧療后, 高流量吸氧組FVC、FEV1、FEV1.0%、PEF水平優于低流量吸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糾正低氧血癥所需持續吸氧時間比較 高流量吸氧組患者糾正低氧血癥所需持續吸氧時間明顯短于低流量吸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 我國每年肺癌的死亡率約為16/10萬, 部分地區甚至高達60/10萬。近年來, 隨著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 吸煙人口和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 肺癌的發病率呈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 并且年輕化趨勢明顯[3]。從現階段臨床對肺癌疾病的治療來看, 多數患者發現后已處于中晚期, 手術治療成為了主要的治療手段。
肺癌患者治療過程中, 全肺切除術是常見的治療手段, 對患者健康的改善和生命的維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通過全肺切除術盡管可以促進患者的健康穩定, 但是因為肺部容積的驟減, 再加上健康組織可能受到感染和患者術中所受的創傷, 極易發生低氧血癥情況[5]。針對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出現的低氧血癥, 氧療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手段, 也是目前臨床研究所能夠采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6]。本研究針對40例患者采取雙鼻道吸氧管持續吸氧方式, 分為高流量吸氧和低流量吸氧2種模式, 結果發現:氧療后, 高流量吸氧組FVC、FEV1、FEV1.0%、PEF水平優于低流量吸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流量吸氧組患者糾正低氧血癥所需持續吸氧時間明顯短于低流量吸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本次研究中, 高流量吸氧的效果優于低流量吸氧。但是從臨床研究實踐來看[6], 如低流量吸氧存在低氧狀況改善較慢的問題一樣, 高流量吸氧也存在可能導致健康肺組織進一步受損的問題, 其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研究。
綜上所述, 高流量吸氧和低流量吸氧對全肺切除術后早期低氧血癥均有顯著的作用, 高流量吸氧的效果優于低流量吸氧, 但高流量吸氧仍需防治健康肺組織損傷, 所以需綜合考慮, 選擇適合患者的吸氧模式。
參考文獻
[1] 徐軍, 龍建平, 盛斌, 等. 全肺切除術后低氧血癥相關因素及其監護. 醫學臨床研究, 2015, 22(8):1073-1075.
[2] 畢瓊. 胸部腫瘤切除術后低氧血癥的原因及相應的護理對策.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 10(8):00163.
[3] 張偉麗, 鄧曼麗, 婁景盛. 不同吸氧法預防肺切除術后患者轉運途中低氧血癥的臨床觀察.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6, 35(8):840-842.
[4] 陳亞勤. 肺部手術后麻醉清醒期低氧血癥的護理.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8, 8(5):1135-1136.
[5] 江春紅, 陳巧娜, 管瓊芬. 肺葉切除術后并發低氧血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 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 2015, 12(3):46-48.
[6] 王秀軍, 馮月亮, 王麗娟, 等. 肺切除術后早期低氧血癥的多因素分析及護理.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6, 25(25):63-65.
[收稿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