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琪

【摘要】 目的 探討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護理方法, 為選擇合理護理方案提供參考。方法 92例自愿接受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的結腸息肉患者, 按照入院順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基礎護理, 研究組患者應用整體優質護理,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3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8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優質護理服務于經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的結腸息肉患者, 可有效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無痛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結腸息肉;臨床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97
結腸息肉泛指自結腸黏膜表面突出至腸腔未確定病理性質的息肉狀病變, 類型主要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兒童型息肉以及增生類息肉等[1], 其中腺瘤性息肉惡變的傾向最大。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且有效方法為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 具有安全性高、微創、術后并發癥少的特點[2], 即便如此, 治療期間科學合理、全面系統的臨床護理亦不可或缺, 是提高患者滿意度和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環節。本文分析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護理方法,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自愿接受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的結腸息肉患者, 排除視、聽、語言交流及精神障礙者和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配合調查。其中男53例, 女39例;年齡19~78歲, 平均年齡(49.5±9.8)歲;息肉數目1~2枚者55例, >3枚者37例;廣基息肉者23例, 蒂息肉者31例, 亞蒂息肉者38例。將患者按照入院順序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采用整體優質護理, 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態度親切、語氣和善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 獲悉患者心中顧慮之后, 行針對性撫慰, 并為其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需配合的要點、注意事項以及優勢所在等, 使患者對后續治療有個正確認知, 緩釋心中壓力。②腸道準備。術前3 d即以無渣纖維素含量低的半流質食物為飲食原則, 術前1 d進食流質食物, 但要避免產氣多的牛奶、豆漿等, 以防術中、術后腸脹氣, 晚20:00后勿再進食;術前8 h將復方乙二醇電解質散混于3000 ml溫開水中, 于2 h之內飲完, 行導泄之效, 待患者大便呈清水樣即為清腸完畢, 在此期間, 若有心慌、腹痛等不良反應, 應立即匯報于主治醫生, 予以及時處理或暫緩手術安排。③術前準備。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準備, 確保無手術禁忌;術前15 min遵醫囑行間苯三酚肌內注射, 可直接作用于胃腸道, 起解痙之效而不會引起低血壓、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各項急救物品及器械準備妥當, 并確認儀器運行正常。④術中護理。維持室溫22~25℃, 協助患者呈手術體位, 建立靜脈通道, 連接心電監護儀, 控制輸液量及滴速, 高效配合施術者及麻醉師的各項操作, 并盡量減少牽拉、拖拽患者的舉動, 以免造成腸道黏膜損傷。⑤術后護理。術后選擇適宜體位確保患者呼吸暢通, 持續吸氧及心電監護;傾聽患者主訴, 是否腹痛、腹脹, 排氣排便, 若有異常及時報考醫生;囑患者臥床休養至少6 h, 而息肉較大或數目較多的患者則需臥床2~3 d, 14 d內不得從事體力勞動。⑥飲食護理。術后當天禁食禁飲, 1 d后無異常可少量進食清淡、易消化流食, 食物溫度不宜太高, 而且要少食多餐, 后漸過渡至半流食、普食, 7 d內不得飲酒、進食刺激性食物。⑦出院指導。囑患者遵醫囑服藥, 按時復查;囑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合理飲食、情緒穩定, 術后14 d內要注意多食用水果、蔬菜以使大便通暢, 防止大便干結或腹壓突增使焦痂過早脫落[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①滿意度評價參考本院自制量表進行, 滿分100分, ≥90分為非常滿意, 70~89分為比較滿意, ≤69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②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即刻出血、遲發出血、感染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3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8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結腸息肉屬于消化系統的一類疾病, 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 但非腫瘤性的可向腫瘤性轉變, 而且體積較大的息肉在糞便的長期刺激下可加速癌變[4, 5]。一經發現, 應及時予以手術切除。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術式為無痛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術, 效果顯著, 且安全性高, 但患者對此卻并不了解, 因而較易出現焦慮、恐懼等應激心理, 于康復不利[6-8]。
故于治療過程施以身心系統化護理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 護理人員自入院開始即與患者展開溝通和交流, 為其講述手術基本知識、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 消除患者恐懼, 為手術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腸道準備, 完善各項術前檢查, 妥善備齊各項急救藥物及器械, 確保術前準備萬無一失;術中適宜室溫控制, 防止給患者造成低溫損傷, 并協助其擺放手術體位, 行語言及肢體撫慰, 減輕患者的緊張感, 并使之感到醫護人員切實的關心, 高效完成手術及麻醉醫生的各項指令, 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保護患者周全;術后精心護理, 囑患者正確飲食及休息, 以專業和負責打動患者, 提高其滿意度;出院耐心指導, 是患者歸家之后的行為參考, 使患者更快的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3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7.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83%,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以整體優質護理服務于經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的結腸息肉患者, 可有效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莫宗林, 譚光秀. 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護理. 醫學信息, 2015(26):147.
[2] 金亞麗. 腸鏡下大腸息肉高頻電凝電切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 醫藥前沿, 2016, 6(1):279-280.
[3] 周麗. 結腸息肉患者行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除術的護理. 醫藥前沿, 2017, 7(17):32-34.
[4] 王瑞玲. 結腸息肉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的護理配合. 中國民間療法, 2017, 25(5):91-92.
[5] 李敏, 張萌, 崔世芳, 等. 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護理效果分析. 中國臨床研究, 2016, 29(6):842-843.
[6] 賈艷慧. 淺析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護理體會.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5(4):136-137.
[7] 王洲麗, 王治瓊. 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護理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8):190.
[8] 周艷, 張越秋. 腸鏡下結腸息肉行高頻電凝電切除術的護理體會. 中外醫療, 2011, 30(18):157.
[收稿日期: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