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永生 唐桂陽


【摘要】 目的 探討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應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創傷性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治療, 研究組患者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功能、下肢畸形和髖關節活動范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創傷性關節炎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并且極大程度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創傷性關節炎;人工髖關節關節置換術;傳統空心螺釘內固定術
創傷性髖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 當髖關節創傷或者承重失衡會使髖關節的軟骨退化變性、增生或骨化[1]。早期的臨床表現為開始活動時關節僵硬疼痛, 可以通過常見的消炎鎮痛藥緩解疼痛, 并且配合理療對人體機能進行調節。但是, 當髖關節反復腫脹并且疼痛嚴重, 出現日?;顒邮芟拗?、髖關節完整性遭到破壞時, 非手術治療已達不到效果時就需要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又分為股骨頭置換和全髖置換, 一般老齡患者活動半徑小, 建議做半髖, 但年輕的、身體條件較好的患者, 活動半徑較大, 避免人工股骨頭磨損帶來痛苦, 基本上建議選擇全髖關節置換術[2]。本研究中, 選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創傷性關節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兩組, 結果表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于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有著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創傷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 女16例;年齡48~84歲, 平均年齡(66.4±6.3)歲;致傷原因:跌倒傷20例, 車禍傷14例, 重物砸傷6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年齡46~82歲, 平均年齡(65.9±5.7)歲;致傷原因:跌倒傷21例, 車禍傷12例, 重物砸傷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颊呔椴⑼獗狙芯?, 本院倫理委員已批準本研究。見表1。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治療, 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術時進行麻醉, 常規切口后用空心螺釘固定, 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防感染。研究組患者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術前對患者做好髖部、胸部X線檢查, 對重要的臟器要進行手術耐受力的檢查[3]。術時采用全身麻醉, 切口以大轉子頂點為圓心, 半徑控制在5 cm左右, 清潔并暴露出髖臼, 切除孟唇、原韌帶、臼內軟組織、軟骨面, 置入人工髖臼, 填充骨水泥, 用加壓器使其與臼床粘結并調整位置, 隨后沖洗傷口, 關閉切口, 術后選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使用丁字鞋固定患肢, 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康復訓練[4]。另外, 要注意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年齡一般較大, 老齡患者一定要對其進行血糖和電解質檢查, 有高血壓的患者要注意其日常飲食和用藥, 少食高蛋白的食物, 務必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5]。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溝通開導, 避免患者術前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 影響治療效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 按髖關節Harris評分標準, 對疼痛程度、功能、下肢畸形和髖關節活動范圍4個方面進行評分, 分值越高說明功能越好。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感染、靜脈血栓或關節松動。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比較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功能、下肢畸形和髖關節活動范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創傷性關節炎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 但多發于老齡患者,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 鈣質流失速度增快, 老年人的骨質相較疏松, 有時即使受到很輕的創傷也會造成骨關節損傷[5]。而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創傷性關節炎尤其是髖關節創傷的發病率與以前相比呈上升趨勢。在早期只是勞累時關節酸痛, 休息后疼痛減輕, 疼痛時也能通過阿司匹林等臨床常用藥來緩解疼痛, 注意不要過度勞累, 同時配合理療矯正也能起到預防的效果, 并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需求。但是如若不注意, 會使病情惡化, 關節處腫脹反復, 疼痛難忍, 使日?;顒邮艿较拗?, 嚴重影響生活質量[6]。為了緩解患者的痛苦, 避免傷肢短縮, 所以想出了用空心螺釘內固定的方法, 此方法操作簡單, 費用較低, 但是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創傷性關節炎需要長期臥床休息, 長期臥床容易引起術后感染、靜脈血栓、骨廢用性萎縮等并發癥。而骨廢用性萎縮會使骨質疏松更加嚴重, 使內固定物松動, 失去固定的作用[7, 8]。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更易于恢復的方式, 而人工關節置換治療讓患者看到希望。老齡患者實施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減少痛苦, 并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靜脈血栓和骨不連等并發癥的發生, 降低了手術失敗需二次手術的風險, 這對老齡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因為老年人本身身體調節能力就低, 愈合速度較慢, 經歷二次手術具有不可估量的風險[6]。不需要長期臥床, 可以盡快下床進行康復訓練, 避免骨質疏松帶來的關節松動問題, 同時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減少醫療費用的花銷。但有一點需要得到重視, 在手術時循環功能衰竭等并發癥也有發生的幾率, 所以在骨床裸露空氣時和骨水泥應用時要謹慎操作, 實時監控, 防止并發癥發生。
從調查結果可知,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應用于創傷性關節炎的效果要明顯好于空心螺釘內固定的效果, 所以基于此次研究的結果分析可得, 為了使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更好、更快的治療與恢復, 需要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而在治療的過程中, 要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 使其充分了解治療特點以及可能出現的狀況, 讓家屬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使治療效果達到最好。醫護人員也要充分照料患者的情緒, 介紹一些術后恢復正常的例子, 幫助患者排除憂慮, 接受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創傷性關節炎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并且極大程度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郎榮華.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當代醫學, 2017, 23(33):76-78.
[2] 陸慧杰.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后創傷性關節炎分析. 浙江創傷外科, 2016, 21(3):554-555.
[3] 趙曼漪.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全面護理干預對改善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生活能力效果研究. 罕少疾病雜志, 2016, 23(6):56-57.
[4] 黃鐘煉, 邱開封, 陳洪江. 不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的術后療效及安全性比較.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7):960-961.
[5] 安雪軍, 宋潔富, 魏杰, 等.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內固定術后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骨傷, 2017, 30(3):233-235.
[6] 具紫明. 淺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6):39.
[7] 李景龍. 人工髖關節置換在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評估. 中國醫學工程, 2015, 23(6):197.
[8] 楊大飛, 柯文曇.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6):146-147.
[收稿日期: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