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風景名勝區正處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時期,部分發達地區已經率先從規劃建設階段向管理運營階段轉型。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作為浙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論述的樣板地,也恰好處于這個窗口機遇期。近幾年,管委會用新發展理念統領保護、管理、利用、研究、民生“五篇文章”,并進行了探索嘗試。
向規劃要合力 做優布局
保護好、發展好西湖,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管委會始終堅持“保護為先”理念,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指引作用,打造更具魅力的東方名湖神韻。
堅持規劃引領。切實可行的規劃,是景區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有效經營、科學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管委會切實增強規劃引領意識,做好當前工作和長遠發展的有機結合,不斷加強和完善規劃體系建設。2017年,在全國率先完成總規實施評估,2018年啟動新一輪總規編制,目前已完成《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1—2035)》編制,為打造國際一流景區做優框架、做大布局。
優化交通布局。西湖不同于其他景區,是一個開放式的景區格局。為了解決交通難題,2018年景區交通納入杭州市大交通統一規劃,完成《景區停車場規劃》編制,實施停車場智慧化改造,52處停車場實現統一監管營運。內部旅游公交循環、外圍換乘接駁的智慧交通系統進一步構建,交通堵點被有效打通,節假日交通組織井然有序。
提高信息化水平。數字化建設是提高景區資源環境保護、規劃建設管理、游覽組織管理與游客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重要方式。2018年,西湖景區完成了《“數字景區”頂層設計方案》編制,推動智慧旅游誘導系統建設,啟動5G網絡試點,實施“西湖一鍵智慧游”項目。目前已初步建成景區云數據中心,景區管理的精準度、游客體驗的舒適度以及山林湖面等的安全度均大幅提升。
向全域要魅力 做靚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是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探索和實踐中,管委會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全域保護。堅持“還湖于民”理念,連續18年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環境生態保護、文化內涵挖掘、建筑總量和人口數量控制、原住民生活品質提升等方面顯著改善,拆除違法及有礙觀瞻的建筑60多萬平方米,外遷單位300余家,外遷住戶2800余戶,恢復西湖水面90萬平方米,挖掘、修復、修繕歷史人文景點180余處。僅2018年,外遷危舊住宅85戶、建筑面積4725.54平方米。通過西湖綜合保護工程,西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護和整治,再現了300年前的歷史風貌。在此基礎上,重點開展全域治水工作。深入開展“一湖、一河、五溪、224處小微水體水質提升”行動,源頭水質持續好轉;實施西湖引水和降氮兩大治水工程,年引配水1.2億立方米以上,水體更新明顯加快;實施西湖水生植物群落優化示范工程,打造31.7萬平方米的沉水植物“水下森林”,西湖水質得到極大凈化。經檢測,近年來西湖平均透明度保持在80厘米以上,水質保持在Ⅲ類標準。
全域美化。圍繞景區生態環境保護,首先是治理“亂”。一方面,深入開展“三改一拆”“無違建”創建,確保新違建零增長、歷史遺留違建逐年削減,做到拆后100%利用,用“拆、違、清、亂”助力景區美麗升級。另一方面,圍繞浙江大花園建設的中心,啟動景區特色庭院建設、增亮工程、區域環境提升、沿路停車整治等方案,亂象逐步肅清。同時以非常規手段治理野導、黑車等旅游頑疾,旅游秩序進一步規范。其次是升華“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景區珍貴彩色林帶,啟動景區建筑屋頂“第五立面”綠化試點,實施三臺山路區域林帶彩化美化工程。積極開展四季花卉展覽,每年舉辦各類花事花展20多場,確?!霸略掠谢ㄩ_、日日有花賞”,景區“花?!憋L貌進一步彰顯。同時,大力推進景區“公廁革命”和智慧化公廁提升改造,以高于城區的標準,完成公廁改造10座以上,3年內全面消除基礎設施較差的低星級公廁,給市民和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
向融合要活力 做深發展
融合發展是西湖景區高品質發展的活力源泉。管委會多元吸納、有機植入發展新元素,以此來推動發展再升級。
融合內部優勢要素。充分挖掘南宋文化、西湖文化、禪茶文化等文化內涵,培育出“醉西湖”等杭州西湖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榮獲多項國內國際大獎。通過化零為整、串珠成鏈,精心梳理推出109條沉浸式、體驗式西湖經典游線,利用VR、人工智能等技術,變觀光游為體驗游。深挖遺產資源,推動“雙峰插云”景觀恢復。整治核心景點,開展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黃龍洞戲曲文化和梅家塢茶文化特色街區建設,催生更多精品內容和消費熱點,為品質旅游注入新活力和新動能。
融合外部新興元素。放大名湖效應,加大市場化引導,探索會展節慶產業,以滿足國內外游客的個性化需求。2018年首次在西湖景區成功舉辦“淘寶造物節”,3天共吸引38萬人參加,走出了“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保障支持”的辦節之路,傳遞出了“世界名湖”與“世界名企”兩張杭州金名片,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肯定。
向創新要潛力 做實民生
景中村原住民是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在風景資源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尋找最佳支撐點,精準推進“鄉村振興”,增強民生福祉。
更新傳統業態,為集體經濟創收。為改變西湖景區“低、小、散、亂”的傳統業態,完成《景區產業引導規劃》編制,大力培育“文創+”“科技+”、總部經濟等相匹配的業態,推動傳統業態轉型升級,提高景區旅游消費品質,2018年助力景區經濟增長30%以上,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百姓幸福指數明顯提升。此外,聚焦景區特色,推動景區民宿、農家樂、茶樓精品化,2018年農家樂接待游客647萬人次,直接經營收入4.4億元,促進了原住民增收致富。
創新整治模式,為美麗景中村塑形。自2003年實施景中村整治以來,西湖景區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18年,在滿足景區規劃、不突破保護原則的前提下,對遺留下來的闊石板等3個區塊實施綜合整治,開展了“產業導入+綜合整治”的嘗試,基礎設施、功能配套、游覽品質、原住民人身財產安全等得到全面提升改善,真正達到了景區美、百姓富、產業興的目標。
做實民生實事,為美好生活賦能。西湖龍井茶是景區原住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完成西湖龍井群體種種質資源保護全覆蓋的基礎上,2019年還將探索統一管理、統一營銷模式,打造集有機管理、技術集成、品牌營銷、休閑觀光于一體的龍井茶園,提高西湖龍井茶品牌價值,讓原住民增收得益。此外,以民需民盼為導向,切實化解了拆遷安置、房權證辦理等一批民生問題,重點解決了景區燃氣入戶、二次供水、危房治理等一批民需問題,讓民生實事更加暖心。
管委會將始終牢記使命,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一以貫之抓好保護管理,讓杭州西湖這顆明珠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