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陳育 石興華
遂昌地處浙江省西南部,位于錢塘江、甌江兩江源頭,是浙江的生態屏障地區和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遂昌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是浙江的傳統林業大縣和重點林區縣,也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為33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7.1%,活立木蓄積量為101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3.47%,重點公益林有228.7萬畝,占林地面積的68.9%,各項指標都位于全省前列,是名副其實的“錢鷗之源、江南綠海”。
生態是遂昌最大的本錢,而森林資源是探索新時期“靠山吃山”方式的重要基礎,是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精美城鄉的根本保障,更是遂昌可持續發展的可靠支撐。如何將遍野的綠色山林轉化為家門口的搖錢樹,成為遂昌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命題。
喚醒沉睡的森林資本,為破解林農融資難題、進一步探索鄉村振興提供了一條捷徑,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正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過林權抵押貸款,遂昌盤活森林資產,林農不再砍樹賣錢,而是護林賺大錢、看林“賣風景”,不斷演繹“活樹變活錢”“生態變資產”“青山變金山”的故事,讓森林真正“活”起來。
“貸”活林資本 融資渠道活又寬
2007年,遂昌作為全省5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試點縣之一,將“林權”作為抵押物,積極推進以盤活森林資源和林權抵押貸款為核心的配套改革。
探索免評估林權抵押小額循環貸款。2006年,麗水市開始進行農村金融改革工作,當年頒布的《麗水市林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定,“實現森林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林地、林權可以依法有序進入市場,可以交易、流轉,其市場價值才能得以體現,資源才能變成資本。”順應形勢,遂昌出臺了《推進森林資源流轉工作的實施意見》,并第一時間成立林權制度改革機構,率先開展免評估林權抵押小額循環貸款業務,開啟林權抵押貸款盤活山林資源的改革創新之路。免評估小額循環貸款,是指30萬元(含)以內的小額貸款,由借款人提供林權,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和森林資源狀況核定授信額度,由第三人提供保證并將森林資產抵押給第三人的貸款方式,遵循“一次核定、分次發放、三年有效、額度內循環使用”的原則,林權管理部門負責辦理林權抵押登記手續,授信林農可以在有效期內隨時到金融部門辦理貸款。此種貸款模式因信貸風險低、手續簡便,破解了農戶融資抵押難題,滿足了全縣大多數林農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成為遂昌林權抵押貸款普遍的業務模式。目前,全縣開展此業務的銀行多達8家。
多種融資渠道齊頭推進。遂昌根據山村社會組織規律及山林發展實際,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并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林權抵押貸款模式,深化林權抵押貸款內涵,優化林農融資環境。以農村互助擔保社擔保貸款為例,金融機構通過農村互助擔保社擔保向借款人發放貸款。農村互助擔保社各入社社員交納一定的擔保基金,貸款額度原則上不超過農村互助擔保社擔保基金總額的10倍。借款人以持有合法農村產權作為反擔保,入社社員無需再找其他人擔保,解決了擔保難的問題。截至目前,遂昌縣共有10家金融機構與20個農村互助擔保社簽訂了擔保合作協議,貸款金額達2332萬元。2018年7月24日,遂昌縣林業局、縣農商銀行等為云峰街道同心村(原清水源村)13戶林農出具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證明,3個農戶簽訂了質押貸款合同,辦理貸款48萬元。這意味著遂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正式以同心村為試點,逐漸在全縣鋪開。據了解,遂昌縣擁有100畝以上公益林的農戶有3244戶,通過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可融資額度達3.11億元,林農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
如果按60%的立木量和600元/立方米的價格計算,遂昌僅立木存量價值就高達36億元。如果以全縣30%的林木資產參與直接融資,再加上竹林等經濟林參與抵押融資,至少能實現抵押融資10多億元,可有效解決遂昌縣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瓶頸”問題。可見,遂昌林權抵押貸款背后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高奏振興曲 富民之花處處開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遂昌林業實現資源生態化、生態資源化創造了更多可能性。林權抵押貸款的扎實實踐,成為推動林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力量。
助推林業產業發展壯大。林權抵押貸款已經成為林農融資貸款的重要渠道,林農通過林權抵押貸款壯大經營規模,既發展了林業產業,又享受了林權抵押優惠利率和貼息政策。如新路灣鎮官溪村林農潘壽松,于2000年發展香榧產業,十幾年來,陸續營造香榧基地70多畝。由于投資較大,資金周轉發生困難。2013年以來利用林權證小額抵押貸款20萬元,緩解了資金周轉困難,香榧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中30多畝已經掛果投產,產量逐年提高,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王村口鎮石筍頭村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尖巖的所在地。近年來,該村依托景區的優勢,農家樂經營得風生水起,全村有40戶辦了農家樂,占村戶的43%。發展中遇到資金困難時,村農有自己的破解之道:將自家的林權抵押給石筍頭農家樂互助擔保社,向銀行融資。前不久,村民毛榮林便通過石筍頭農家樂互助擔保社擔保,獲得了30萬元林權抵押貸款,這也是遂昌縣實施農村互助擔保社管理辦法以來的第21筆林權抵押貸款。據了解,石筍頭村農家樂互助擔保社有入社社員23戶,注入保證金105.5萬元,目前已累計發放借款64筆共1845萬元,農家樂產生效益720萬元,同時為林農帶來了貼息資金50余萬元。林農利用資金壯大了經營規模,而村里形成的規模化農家樂產業集群,正賦予石筍頭村實現鄉村振興的更多底氣和自信。
解決流轉經營戶燃眉之急。流轉經營戶在經營過程中遇到資金困難時,可以利用流轉的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抵押貸款,從而解決燃眉之急。如妙高街道二都街村林農李根銀,2012—2013年到新路灣鎮小馬埠村流轉低效竹林140畝,到妙高街道古院村流轉林地經營權20畝,2015年辦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2016年利用流轉證抵押貸款30萬元,用于改造低效竹林,效果明顯。再如大柘鎮北山村林農周巧明,2013年在三仁鄉排前村流轉山林92畝,2015年辦理了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用該證辦理了林權抵押貸款20萬元。2016年投資18萬元,建起了占地面積為100平方米的兩層管理用房。2017年茶葉預計收入5萬元,香榧3年后投產。和周巧明相似,新路灣鎮三井村的潘瑞榮用林權證做抵押貸款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依托三井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自然風光辦起了農家樂,旅游旺季月收入可達3.5萬元。
歷經十年的探索和實踐,遂昌林權抵押貸款模式更加成熟、穩健,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創新舉措。新的歷史時期,林權抵押貸款在遂昌鄉村振興大局中的作用也將不斷凸顯。未來,遂昌將進一步深化林權抵押貸款工作,創新林權抵押貸款模式,為林區發展、林農增收探索新路子。相信不久的將來,林農生活也會隨著林權抵押貸款的推行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