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安徽省巢湖市恒大帝景幼兒園
大班幼兒已經掌握測量長度的基本方法,從起跳線出發,用很多個一樣長的自然物首尾相接,中間不空開也不重疊,測量好后進行記錄。隨著測量材料的增多,幼兒對測量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但是在測量操作不斷地嘗試中,幼兒逐步地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用瓶蓋做測量,需要用很多個,因此很麻煩;再如:用膠棒做測量,膠棒會滾來滾去,不方便使用。經過反復嘗試不同物品進行測量了解到:較小物品、易滾動物品不易做測量工具等知識,方便幼兒在以后的個體測量活動中快速找出合適的測量工具。
一天,在班級組織的自由測量活動中,悅悅小朋友遇到如下問題:她用牛奶瓶去測量桌子的長度,可是發現測量的瓶子不夠多,后來嘗試換了多種物品測量,都完成不了這次測量過程,因此孩子的這次測量中斷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孩子們探索測量新方法的“哇時刻”。如:測量區每種工具只有一個了,大家可以試試看怎樣進行測量。幼兒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嘗試測量再加上教師適時引導,最終發現在測量時,除了可以換測量工具還可以調整測量方法,以達到測量的目的。
一次游戲時,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結伴來到測量區,挑完測量工具后,他們把每一種工具都拿出來連接在一起,但是發現仍然不夠長,這樣沒有辦法進行測量和記錄,兩人探索了很久也沒有結果。這時他們開動小腦瓜思考,過了一會,男孩說:“我可以這樣”,他把積木對好起跳線,量一下,估摸著空出位置,用一塊積木一次一次地移動并且數著移動的次數,但是測量完成之后發現忘記數了幾次,于是又再數一遍,最后說有1 3塊那么長。這時我問孩子:“這樣測量有重疊和空開的部分,測量結果不準確,怎么辦?”女孩說我可以用筆畫一個標記,接著小男孩和小女孩拿出筆,兩人開始邊測量邊畫記號,完成之后告訴我是:“1 4塊”。我拿出一支記號筆:“換這一支筆試試看”,于是兩人再次測量,可是結果和上一次結果不一樣,我又問:“怎樣畫標記可以知道積木用了幾塊?”女孩立即反應過來,由于之前記號看不清楚,讓測量有重復,后來使用記號筆,就不會出現這樣問題,讓測量的結果更加準確了。

第二次測量活動中,又有兩名幼兒來到了測量區,他們很熟練地挑完工具后開始了測量,男孩選了用冰棒棍進行測量,用即時貼做標記,但顯然標記做的不對,兩人商量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于是我問:“上次兩個小朋友用一根積木測量的時候是用什么樣的工具、在哪里做標記的?”
第二次測量他們討論要用什么樣的工具,女孩試了試牛奶瓶,說:“這個不晃,就用這個吧。”男孩按著瓶子,女孩剪即時貼,女孩說:“手別晃呀!”男孩說:“我快要堅持不住了?!蔽覇査麄儯骸澳銈冇X得這個材料用起來方便嗎?”兩人果斷決定重新選擇,這次他們選擇了用薯片罐,孩子們的經驗逐漸豐富,很快就完成了測量。
數學活動不僅需要操作,還需要學會用語言進行描述,進行經驗分享環節。如:“測量完了,你們覺得哪種材料用起來比較方便?為什么不選擇用毛根?”孩子們的回答讓我了解到他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方法,并且知道了記錄表的實際意義。
孩子們在測量過程中到底做了什么呢?在測量時如果只有一種工具,那么做記錄成了關鍵問題。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的試錯,通過遷移生活中的經驗,同伴之間商量合作,最終找到了如何用一個工具來進行測量的方法并思考用這個方法選哪一種工具測量更方便。
孩子們在測量過程中學習了什么呢?
(1)能力: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通過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理解長和短的相對性,并能記錄簡單的數量關系。
(2)學習品質:能主動參與活動,積極探索。在操作中探索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顒又心芘c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堅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能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1)投放不同種類的自然物,讓幼兒在操作中感受物體的不同屬性。
(2)進一步探索測量的方法,嘗試不投放材料,啟發幼兒探索如何利用身體部位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3)關注幼兒個體差異,讓更多幼兒參與到游戲中,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學習品質。
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地試錯,在試錯的過程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我相信孩子們在探索和學習中,會逐步地解決出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測量水平將有明顯提高,同時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空間,及時關注幼兒的操作行為,根據幼兒的需求調整材料,給予必要的介入和指導,支持幼兒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