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衛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高琦幼兒園
創造性能力是幼兒的一種重要能力,也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建構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形式,他們通過對周圍生活種種現象的再現和模仿,進行創造想象,這個過程對幼兒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基于這一點,同時為了我們園申請的省級課題《個別化學習理念下幼兒園分組活動的探索與研究》JK17011能夠得到深入有效研究,我們利用區角活動以個別化學習為主的特點,創設了建構區,并著重對建構游戲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及指導,研究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研究,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
教育既能激發幼兒創造性,也會限制幼兒創造性,研究證明寬松的學習環境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創造性能力的發展。在幼兒園學習環境中,區域游戲以寬松、自主的個別化學習特點深受孩子們喜歡。教師可以創設建構區,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幼兒自主選擇建構內容,自由構建、自由交往。在建構游戲中教師應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尊重幼兒的差異,允許幼兒發表新構思,實踐新創意,允許幼兒犯錯誤,充分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在幼兒建構游戲時,教師不要提要求,讓孩子一定要按照什么樣的方法玩,玩出什么。如果這么做了,既會降低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又讓孩子的創造性無法得到發揮,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每一種不同的做法中就融入了孩子的思考和創造。比如我在幼兒升入大班時,為了方便幼兒多樣化的建構游戲同時開展,對于小型建構材料隨便幼兒自選桌面玩耍,大型的材料則在走廊開辟了兩塊建構區。一塊用于建構牛奶盒,一塊用于建構大型塑料拼裝玩具,每次區域游戲時幼兒按人數限制自主選擇建構內容玩耍。游戲中他們互相商議建構主題,可以合作,也可以各自為陣,獨自建構,自己確定主題。游戲過程中教師是材料的提供者,是活動的觀察者,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很少干預。這樣寬松自由的氛圍讓幼兒捋起袖子大膽創造,出了許多原創作品,同時也讓這些建構區成了孩子們爭相競選的游戲區角。(見圖1)

圖1(走廊大型塑料建構區)
幼兒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們喜歡敲敲打打各種工具和材料,喜歡將材料進行堆砌、組合,構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蒙臺梭利育兒全書提到:“兒童必須先有內心生活的創造,然后才能將其表現出來。我們必須為孩子們提供內心生活所需要的東西,然后讓他們自已進行創造。為了有所創造,他們必須自然地從外界吸收材料。”【1】作為老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建構材料來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在材料選擇方面我們可以網購一些精品建構材料,比如軌道拼裝玩具、多變魔塊、溝渠道模擬玩具等。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做建構材料,如紙杯、紙板、冰棒棍、牛奶罐等。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材料為幼兒建構不同主題內容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同時也為幼兒創新、創造打開便利之門。(見圖2)

圖2(多樣的建構材料)
有了豐富的建構材料,教師還要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如果教師擔憂幼兒瞎玩,玩不出名堂,或玩壞材料而對幼兒制定種種限制,不讓幼兒自由定主題內容,不允許幼兒將多種材料自由組合,而是要求按老師的設計去建構,那么幼兒的創造力會因此而被抑制,得不到充分的培養。所以在建構游戲進行中,不管孩子會不會玩,有沒有經驗,教師都要放手,尊重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大膽設計不同的建構主題,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記得第一次給幼兒玩大型塑料拼搭玩具時,沒有提供任何圖紙和范例,只是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搭一樣東西出來。孩子們拿著材料,沒有片刻的停頓,馬上就開始研究每種零件可拼接的部位,探索每種工具的使用方法,很快他們就知道螺絲螺帽的銜接功能,不久就有幼兒用一樣的長條材料連接成了一條彎彎曲曲的路軌,還拿著配套的圓球在軌道上滾來滾去說這是他設計的高鐵公路。還有幼兒利用材料的不同形狀搭出了一輛小推車,小推車的四個輪子還會滾動,我看見他推著自己拼接的小推車跑了幾個來來回回,笑容那么燦爛,孩子們感受到了創造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既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又讓幼兒體驗到了自主玩、自主學的快樂,從而愛上思考和創新,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放手讓孩子自己創造,教師何樂而不為呢。(見圖3)

圖3(自主探索)
在幼兒園實際活動中,教師在開展建構游戲時,常發現幼兒在沒有任何樣品可供參考時,他們創造的作品總是圍繞簡單的狀態進行,無法再進一步高質量地創造。如何突破這一現狀讓幼兒自主學習到更高級的知識經驗,是我們教師重點研究的內容。《幼兒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幼兒游戲是對周圍生活種種現象的再現或模仿,這種再現和模仿不是簡單地、直接地再現周圍的生活環境,而是幼兒創造想象的過程。”【2】建構游戲屬于幼兒喜歡的一種游戲形式,它也具有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過程。
因此教師在指導建構游戲時可以有意識地提供高層次的樣品讓幼兒模仿,在高層次的模仿基礎上幼兒再進一步高水平地想象和創造。比如在剛開始玩渠道連連看玩具時,我沒有提供樣品讓幼兒模仿,而是讓幼兒自己探索、創造,發現幼兒只會將方塊依次連接成橫的或豎的單一路線的溝渠,其他復雜形式溝渠設計就想象不出來了。為了讓幼兒的創造性得到更高一級的提升,不停留在低級的創造上,這時我給幼兒提供了溝渠設計樣例,讓幼兒欣賞更高層次的設計樣版,孩子在觀察模仿后,明白了設計思路,在此經驗基礎上我啟發他們創造不同的造型,有了開闊的視野,孩子們的思路被打開了,設計的路線不再單一了,而是復雜多樣了,甚至連人的樣子都創造出來了,創造水平更上一個臺階了。(見圖4)

圖4(玩具溝渠連連看模仿再創造)
獲得成功與快樂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也是激發幼兒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當幼兒獲得成功時教師給予內部歸因評價,失敗時給予外部歸因評價,有助于幼兒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而學習動機也影響著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從創新角度科學評價幼兒創造性作品,以激發和維持幼兒創造意識。在評價幼兒作品時教師要側重創新內容方面,言辭上重點賞識幼兒的創造力,對于模仿他人的作品則建議他改一改,引導幼兒朝著創造的方向努力。教師可以請班級里創造力強的孩子來點評其他孩子的作品,既能夠給別的孩子以啟發性思維,又能夠培養這個孩子的語言能力。記得有一次,我們在進行建構游戲時,班級的大部分孩子基本上是利用拼接、組合的技能做出的作品,做出的作品呢,沒有大的問題,但是在創新性方面需要提高。此時我請班級里平時創造能力強的孩子來點評。點評的孩子說:“你們想象的機器人的身體都是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的,但是我認為,也可以是梯形或者三角形,于是我的機器人的身體就變換了,在組合在一起時,沒有辦法拼接,我使用了粘貼的方法,你們看這就是我的機器人。”
比如,在建構游戲中,當幼兒完成一項創造性作品時,只要他的作品與眾不同,我都會表揚他們創造能力強,頭腦聰明,并讓這個孩子當眾介紹他的奇思妙想,孩子們對這個介紹環節非常熱衷,尤其介紹與眾不同的地方感到自豪。當他們的作品只是模仿別人沒有創新思想,我會說:“你的作品要比別人變化更多一點,這樣大家才愿意聽你介紹,向你學習!”孩子聽了,下次他會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孩子們樹立了我的作品我創造,別人作品我改造,以創新為榮的意識。(見圖5)

圖5(自主創造)
總之,在建構游戲中教師要為孩子創設寬松的建構環境和心理環境以及各種各樣豐富的、可供幼兒創造的材料,可以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也可以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未見過的,更加能夠激發幼兒對這些材料的好奇心,從而創造出更新的玩法。除此之外,對幼兒的獨特想法和表現要加以鼓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善于啟發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積極探索,讓幼兒在穿、插、拼、搭的游戲中創造力不斷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