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安徽省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舒馨分園
“借形想象”是兒童美術專家薛文彪老師根據幼兒想象、創造和表現力的發展軌跡提出的一個教育理念。“借形想象”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想象形式,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通過相關、相似、相對等系列聯想,運用各種繪畫方式創造出新的形象。如在生活中看見地上的水跡、天上的云朵、水中的浮萍、隨意的線條等會根據形態立刻聯想到小狗、小貓、動車、飛機等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我們要為幼兒創設多元化的創作環境、工具、材料等,開展多種美術創作形式,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引導其通過美術創作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和理想,發展其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每位幼兒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培養幼兒“借行想象”的能力,需要為幼兒提供一定的資源,而藝術創造來源于生活,因此相應的資源挖掘應以孩子的生活為切入口,把生活中常見的、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資源運用于美術活動中,增添貼近幼兒生活、符合時代特點、利于幼兒發展的新內容。如:蛋殼、植物藤條、種子、樹葉、絲帶、瓶蓋等材料,被創造性地運用到美術活動之中,讓幼兒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材料進行“借形想象”,既可以發揮創造能力,又可以促進幼兒養成廢物利用、環保節約的好習慣。
環境是教育過程中可以挖掘的重要資源,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利用可以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把美術教育滲透到幼兒園的每個角落,讓環境激發幼兒對美的感受。一種寬松、自由、和諧的創作氛圍,可以激發并確保幼兒美術活動的有效開展。如在走廊墻面、頂上、美術室等處展示各種線條想象畫、石頭創意作品及利用廢舊物、樹葉、種子等制作出的精美手工藝作品,讓幼兒時刻融入美的世界,時時欣賞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幼兒欣賞作品時,不僅能體驗到美,還能“借形想象”,使得創造性思維得到啟迪和發展。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能力差異,結合主題活動開展了借形水粉畫、拓印畫、粘帖畫及“變廢為寶畫”等豐富多彩的創意活動。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大膽想象和創造,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美術活動的材料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以幼兒的生活為切入口,充分挖掘幼兒喜歡的、熟悉的材料,從形的轉換、立體制作、組合創造等方面開展“借形想象”活動,開啟創作智慧的大門。

“意外造型”是完成“借行想象”的基本要素。如“彩帶的想象”:幼兒揮著各種彩帶繞活動室跑幾圈,然后將其隨意丟在地上即形成一個“意外造型”,激發幼兒想象;“橙子皮的想象”:吃完橙子撕橙子皮,將各種不同形狀的橙子皮用卷著的透明膠貼好展現出來,幼兒觀察想象;“果蔬變奏曲”:利用各種蔬菜、水果等拓印作畫等。以上都是幼兒借助隨機出現的形狀特點展開想象,變換角度進行添畫創作,講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如:毛線壓拖畫,讓幼兒感受拖拽線段留下不同彩色印跡,并嘗試根據線條軌跡添畫創作。或將印跡旋轉,變換印跡呈現的視覺效果,進一步拓展豐富多角度想象,激發創意,體驗借形想象的樂趣。
立體制作中的“借形想象”,是引導幼兒觀察立體實物的外形特征來進行想象。比如大塊面形狀可以想象成動物的身體,凹形可以想象成動物嘴巴,凸形可以想象成動物鼻子、耳朵等突出部位,長條形可以想象成四肢等等。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添畫、制作,就變成一個非常生動的立體形象。立體制作中的“借形想象”,把美術活動中的技能和形象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還可以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如:洗衣液瓶、奶瓶、紙盒、油桶、廢舊鞋子、帽子等材料進行立體制作。利用平時收集來的各種廢舊材料開展各種主題的立體創作活動,點燃孩子們的創作激情。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這些材料幼兒既熟悉又新奇,可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更易于喚起他們的創作熱情與欲望。孩子們在做做玩玩中大膽創新、自由想象,可以獲得多種能力的發展,相信各種意想不到的驚喜將會誕生于稚嫩的小小藝術家之手。“借形想象”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最大限度地體驗和感知美,使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