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嵐武
若自然不可勝,則選擇敬畏,這是人類最初的生存法則。時至今日,這種原始的藝術思維并未消逝,而是以神話傳說的方式完美保存。張家界西線就是神話傳說的溫床,吸引著我們慢慢走進。
西線諸多傳說中最美好的當屬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故事。“沅有芷兮澧有蘭”,行吟詩人屈原目睹了桑植的滿眼蒼翠,《九歌﹒湘夫人》的故事便有了最好的背景,里面生死契闊、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無比動人。沿著歷史的線索,興起于明朝的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臺》延續了這一傳統,“你一年不回我一年等,二年不來二年捱,鑰匙不到鎖不開……”飽滿的情緒傳遞著最堅定的守候,而歌中的愛國、愛家情懷更是裹挾著民族的企望成了連接現代文明的永恒音符。
西線諸多神話中最神秘的自然是九天玄女的神話故事。玄女是能量女神的代稱,她與西王母、女媧、精衛、洛神一起構成了中國女神文化系統。玄女智慧、機謀、正義,她有才干、有能耐,被后人冠之以“九天玄女”而膜拜。考古發現,西線的精品景點九天洞便是玄女的居住之地。
時代的變遷賦予美麗的神話傳說更多內涵,給人以更廣闊的想象張力,西線之旅正如澧水釀造的苞谷燒,只聞一下便入人肺腑,只嘗一口便回味無窮。
西線有近二十個少數民族,他們大雜居、小聚居,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民俗文化極為豐富,比如宗教文化、歌舞文化、節日文化、人生禮儀文化以及社會生活文化等。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因為山同脈、水同源,這些民族之間文化又彼此交融,于是開始走向語同音、食同味、心同感。歷史走到今天,便呈現出“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大美之美。
西線諸多民俗中,最有力量的當屬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作為民族情感的寄托,在西線強旺的存在。土家族信仰的青龍、苗族信仰的白虎在家居、祠堂建筑中都有生動體現。西線是歌舞之鄉,聲音、身影里展示著百味人生:無論是土家族的茅古斯,澧水號子,抑或白族的杖鼓舞,還是苗族的鼓舞等等,這些歌舞風格古樸粗獷,涵蓋了廣闊的生存維度,傳遞出人文景觀的邏輯性張揚。
無須費盡心思地尋找,只需走走看看,便可信手拈來。土家的趕年,四月八的趕秋……是一場盛大的文化體驗;土家織錦、苗族刺繡……是一場精美的視覺盛宴;土家八大碗、三下鍋、還有無數的山里野菜是舌尖味蕾的全新感知;土家哭嫁、篝火晚會則演繹著含蓄又激情的現代狂歡……這里,充分滿足了你“生活在別處”的心底渴望,讓你有著“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極致體驗。
西線上,不僅閃爍著瑰麗、美妙的神秘民風,也托舉著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血與火、生與死這些宏大的主題在這里與青春、愛國、熱血交織在一起,西線兒女義無反顧地把生命獻給國家,一往情深地把身體還給父母,期間的故事撼天動地。
早在明朝時期,桑植兒女就在容美土司統領下遠赴江浙一帶抗擊倭寇,立下卓越戰功;清代,桑植兒女在羅榮光統領下在天津大沽口抗擊八國聯軍,他們浴血奮戰、無一人逃跑,捍衛了晚清最后的尊嚴。近代革命以來,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更是蕩氣回腸。“兩把菜刀鬧革命,一人帶出一個軍”,毛主席如是稱贊賀龍。他是十大元帥之一,以百折不撓和英勇無畏的精神逐漸壯大革命隊伍。任何一個浪漫主義者或許斷然也不會想到,八一南昌起義后,當時人口不到十萬的賀帥家鄉竟有兩萬多人參加紅軍,最后活著回來的卻不足一個連。任何一個現實主義者也不曾料想,沒有參軍的桑植女人集結成了一個打不垮、沖不散的大后方,支援紅軍、養育革命。
今天,青山綠樹環繞中的賀龍故居在等待我們前去傾聽歷史的聲音;賀龍紀念館中,近2000件文物沉默著,但無聲的感應卻足以讓你血脈沸騰;永安橋上,“分區割據”的戰略部署還清晰存在,組建的工農革命軍的誓言還在回響……
張家界西線像是一幅不斷變幻、不斷伸展的古老畫卷,孕育著深厚的精神底蘊和寬宥的思想尺度。這里既有色彩斑斕的民俗文化,又有讓你高山仰止的靈魂文化,這里是自然的極致浪漫的外在凸顯,也是文化的沉靜樸素的內在呈現。在這里,你的旅行是發現、是探尋、是聆聽、是感悟,更是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