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升賀

摘要:加工貿易企業的核心是料件保稅,在企業管理能力范圍內,將盡可能多的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可以暫緩繳納相應進口稅費,提高自身流動資金儲備,以便企業提高資金使用率。據此,分析了影響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的因素,并建立模型探討了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保稅管理;原材料因素;企業因素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17
1加工貿易企業的特征
加工貿易,是指經營企業進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原材料(以下簡稱料件),經加工或裝配后,將制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
加工貿易是以加工為特征的再出口業務,按照所承接的業務特點不同,常見的加工貿易方式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裝配業務和協作生產。
我國的加工貿易發展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1.1兩頭在外
即其用以加工成品的全部或部分材料購自境外,而其加工成品又銷往境外。
1.2料件保稅
根據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基本特征,我國現行的法規規定海關對進口料件實施保稅監管,即對其進口料件實施海關監管下的暫緩繳納各種進口稅費(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的制度。料件的保稅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增加出口成品的競爭力,同時又對加工貿易保稅料件監管提出較高的監管要求。料件保稅是加工貿易的靈魂與核心,是區別于一般貿易的重要標志。
1.3加工增值
企業加工貿易的目的在于通過加工使進口料件增值,從而從中賺取差價或加工費。加工增值是加工貿易得以發生的企業方面的根本動因。
2影響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的因素
加工貿易的核心是料件保稅(暫緩繳納進口環節稅費,通常意義上為關稅和增值稅),料件保稅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的同時,對企業保稅管理有非常高的要求。加工貿易保稅采購的料件在制成成品后,會根據制成品去向主要分為四種情況。
2.1成品外銷
此部分成品包含的保稅料件后續無需補繳進口環節稅費。
2.2成品內銷
此部分成品包含的保稅料件后續需補繳進口環節稅費及對應的緩稅利息。
2.3不良品銷毀
在生產外銷成品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品,需在海關監管下銷毀,無需補繳進口環節稅費。
2.4不良品補稅
在生產內銷成品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品,此部分成品包含的保稅料件后續需補繳進口環節稅費及對應的緩稅利息。
企業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材料多種多樣,受經濟環境、政策環境、企業管理水平等影響,對于將哪些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生產特點、管理水平、原材料特點、成品內外銷比例等綜合考慮。影響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1)原材料關稅是否為零(最惠國稅率或者政策性減免稅率均可)。如關稅為零,原材料保稅采購與非保稅采購是在稅費成本上沒有差異的;如關稅不為零,從稅費成本考慮,保稅采購優于非保稅采購。
(2)原產地是否國外。若原材料原產地為國外,保稅采購優于非保稅采購,可暫緩繳納進口環節稅費,若成品外銷則無需補繳稅費,避免不必要的關稅損失;若原材料原產地為國內,非保稅采購優于保稅采購,物流時效快,同時會避免貨物內銷時導致的原材料關稅補繳損失。
(3)原材料價值。根據“ABC存庫分類管理法”,將企業的全部存貨分為A、B、C三類,管理時,對金額高的A類物資,作為重點加強管理與控制;B類物質按照通常的方法進行管理和控制;C類物資品種數量繁多,但價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簡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根據物資價值,保稅采購的優先級,A類最優,B類次之,C類不建議納入保稅管理。A類物資保稅采購可以極大程度的暫緩繳納稅費,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壓力。
(4)原材料可追蹤性。保稅管理的理想目標是可以查詢到每顆保稅原材料的來源、存儲位置以及去向,在條形碼、二維碼、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迅速發展的今天,原材料的可追蹤性越來越高,對于可追蹤性高的原材料,保稅采購優于非保稅采購;對于可追蹤性不高的,不建議保稅采購,一方面會加大保稅管理的難度,另外一方面會存在因管理不善導致的海關稽查風險。
(5)原材料供應穩定程度。企業在連續生產過程中如因斷料導致停產,會導致巨大的人力、設備等損失,對于任何企業而言,原材料及時供應都是保障企業正常運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從加快到貨時間以便穩定供應角度考慮,對于國外采購的原材料,保稅采購優于非保稅采購;對于國內采購的原材料,非保稅采購優于保稅采購。
(6)自有資金程度。我國目前關稅稅率水平為75%,制造業增值稅率為16%,二者加成后為按照貨物價值的23.74%征收稅費,若企業自有資金經常短缺或者不穩定,建議將盡量多的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降低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或者斷裂導致的經營風險。
(7)企業管理能力。因海關對保稅貨物監管要求較高,要求保稅貨物必須區分存放以及系統管理,受限于企業自身硬件設施、系統化管理程度、人員配備水平等,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條件決定保稅管理原材料的種類、數量等。
3如何確定原材料是否納入保稅管理
影響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的因素,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兩類:原材料因素和企業因素。原材料因素包括關稅是否為零、原產地是否國外、原材料價值、原材料可追蹤性及原材料供應穩定程度,它決定了原材料本身是否適合保稅管理,企業因素包括自有資金程度及企業管理能力,它決定了保稅管理的廣度及深度。
根據原材料因素我們可以對各種原材料按照如下方式打分:
V=∑51αiβi×γ
其中V表示原材料保稅管理評分,αi表示第i項原材料因素評分,βi表示第i項原材料因素權重,γ為“一票否決”系數,當原材料因某項原材料因素不適合保稅管理時,該系數為零。
在根據原材料因素進行綜合評分后,我們將各原材料按照評分進行排序,在依據企業因素確定了企業自身的保稅管理能力后,將原材料按照評分從高到低的順序逐步納入保稅管理,直至企業保稅管理能力飽和為止。
4結論
自2018年開始實體經濟形勢較為嚴峻,一個企業正常運營的基礎在于是否有一個穩定的資金鏈,資金鏈穩定與否取決于公司貨物品質、品牌度、客戶能否及時付款、自身流動資金儲備等。作為加工貿易企業,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將盡量多的原材料納入保稅管理,可以暫緩繳納相應稅費,提高自身流動資金儲備,從而能夠將更多的資金去研發及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穩定自身運營,生產更多優異的產品,拉動更多的就業,為國家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海關總署令第21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EB/OL].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302266/302267/356072/index.html.
[2]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落地、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和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的措施等[EB/OL].http://www.gov.cn/premier/2018-09/26/content_5325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