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慧 呂名偉 關玉琴
摘要: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強??聘叩嚷殬I院校的專業建設,凝練專業方向、改善實訓條件、深化教學改革,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借助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項目建設的契機,分別從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建設、師資和實踐條件建設以及社會服務等多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就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骨干專業的建設目標、舉措與成效、存在問題與思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為其他專業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專業建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40
按照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內蒙古教育廳關于啟動實施自治區《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7-2018 年)》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承接了12個任務、6個項目,骨干專業建設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在骨干專業建設過程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目標明確,舉措合理,成效顯著。
1專業建設目標
為提升專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設目標有以下幾點:一是要探索產教融合的新路徑與新方法,提升校企協同育人水平;二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學校課程+企業課程+校企聯合課程”的專業課程體系,促進學生普遍發展,培養杰出的技術技能人才;三是校企聯合開發課程,編寫、修訂專業課程標準,建設信息化課程資源;四是對接企業生產設備的高端化、智能化,改、擴建校內實訓室和實訓基地,新建能夠提供對口實習崗位的大型校外實訓基地;五是打造一支能夠引領專業發展方向,具有高水平教學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增強專任教師在行業企業中的影響力;六是加強企業技術服務和國際合作交流,提升創新服務能力與水平。
2舉措與成效
2.1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是基礎。我院與合作企業成立以現代學徒制培養為主的特色二級學院,校企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促進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另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共贏的資源共享機制,校企雙方充分發揮各自的場所、設備、人員等優勢,從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校企互聘共用師資隊伍、學生實習實訓以及技術合作研發等多方面進行合作,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上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法。另外,在校內成立了“大國工匠工作室”,工作室團隊成員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傳技帶徒、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聯合開展生產技術升級改造和研發工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了“大國工匠”工作室的引領作用。
2.2校企合作,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是關鍵。圍繞“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和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通過對行業企業需求調研、分析,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結合機械行業崗位、任務、專業課程對應關系,以機械零部件加工工藝編制能力、機械零件加工制造與檢測能力、機電設備安裝調試與維護維修能力為核心,構建出了“學校課程+企業課程+校企聯合課程”的課程體系;在良好的校企合作背景下,結合企業生產任務與生產崗位工學交替,彈性靈活組織教學,校企雙場景實施“四個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教室與車間功能一體,教師與師傅角色一體,學生與學徒身份一體,作業與企業產品標準一體”,促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層層提升,逐步傳承機械加工工藝與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都明顯提升。
2.3加強課程建設,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
課程改革與課程資源建設是核心。由專任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組成課程建設團隊,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對接行業企業生產技術新標準、新規范、新工藝,校企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建設,修訂專業課程標準,使專業課程教學貼近企業生產實際和技術進步,重點進行校企聯合課程開發,完成了《識崗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實習指導書的編寫與修訂。在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上,以自治區課程資源庫《機械制造技術》建設為引領,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帶動所有專業課程建設動畫、視頻、微課、VR等顆?;n程資源,編寫信息化教材,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2.4優化實踐教學條件,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是重要依托。為進一步提升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持續優化實踐教學條件,對接企業崗位設備,向高精尖方向發展,按照產品設計、生產加工、產品檢測、裝配維修的專業崗位鏈需求,改、擴建實訓室及實訓基地,進行了數控設備的升級改造,購置了四軸組套、三坐標測量儀等設備;新建5家專業對口的大中型合作企業,為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5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提升專業教師的社會影響力
優秀的專業教學團隊是重要保障。通過學習培訓、企業鍛煉、課程改革與課程資源建設、技能大賽指導與技術服務等措施,通過三年建設,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共同完成13門專業課程開發與建設,建設了兩千余個顆?;n程資源,編寫并公開出版數字化教材4部;主持或參與自治區級以上科研課題二十余項。同時培養出了一批在行業企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師,入選國家裁判庫2人,參與國家級賽事執裁3人次,獲自治區級以上大賽優秀指導教師8人;獲全國機械行指委教學設計比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2.6加強社會服務與國際合作,提升專業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
專業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除了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外,還體現在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與水平上。三年除了在技能培訓與鑒定、承辦技能大賽、企業員工培訓、企業技術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外,還積極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選派了8人次赴肯尼亞大學進行師生培訓及ATC大賽指導工作,累計在肯時間達300余天,指導非洲職業技能大賽(ATC),培訓4所院校教師及學生,培訓及指導工作都受到肯方師生的一致好評。
3存在問題與思考
通過本次骨干專業建設項目,使得我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建設和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和水平。但專業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動態的過程,所以在后期專業建設上有以下幾方面需要繼續深化和完善:第一是繼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接區外先進制造企業崗位,尋找區外名流企業,探索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學生實習實訓、就業等全方位、全過程深度合作。第二是探索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新方法。除了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元素外,以企業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在校內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并以此為依托開設創新創業實戰課程,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第三是加強信息化教學質量建設。目前信息化教學雖然已全面推開,建設了大量的信息化課程資源,但課程資源質量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參考文獻
[1]朱穎,白樹全,崔廣磊,楊秀芳,郝魁,馬志民.以行動計劃為指引著力建設骨干專業——以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為例[J].價值工程,2018,37(31):296-297.
[2]郭志冬.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建設背景下的機電一體化技術骨干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福建電腦,2018,34(09):63-65.
[3]吳明華.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骨干專業建設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9):36-37.
[4]覃文松,周旺,洪波海,方緒軍,譚鍇.高職院校骨干專業建設有效推進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6):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