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東
第25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獎撩開面紗,《大江大河》《愛情的邊疆》《正陽門下小女人》等一批優(yōu)秀劇目毫無懸念地獲得各種獎項。這張榜單挺有看頭:最佳原創(chuàng)編劇、最佳改編編劇,體現了對劇本作者的重視。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好本子會有如磁石般,強烈地吸引投資人和編導演趨之若鶩。阿耐的長篇小說《大江大河》是個極佳的IP,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來的劇本就挺靠譜。小雷家的“三農”歷史大開大合,引人入勝。幾年前在影視沙龍中,聽高滿堂老師說起過邊疆采風時看見坑道監(jiān)聽設備,展開了“因音色而戀愛”的中俄故事。毛衛(wèi)寧導演將這部劇提升到穿越火線語言障礙的愛情傳奇,又不失歷史背景的真實。《正陽門下小女人》經過近十年的沉淀,面市后令人欣喜。蔣雯麗沉著睿智地對待復雜的家庭成員和事業(yè)發(fā)展,如果多看幾集就會欲罷不能。不得不說倪大紅在飾演這部正劇中的表演也挺好。
綜藝節(jié)目在引領青年觀眾審美意識時,千萬不能一味迎合只看“顏值爆表”。
近年來,坊間一直說沒人看電視劇了。但一部《破冰行動》,街頭巷尾都在談論。也許是名額有限,或是其他選片時間因素,還有一些關注度很高的《獵豺狼》《綻放吧,百合》并沒有在參賽劇的名單中。網上線下,臺網互通;無論是移動終端還是屋里開機,真的還是要看內容如何。
什么樣的題材能夠真正吸引觀眾,使之欲罷不能?跟風式的選題扎堆不會是好選擇,難免成為炮灰。古裝宮斗、玄幻穿越之類無營養(yǎng)或具有精神塑化劑作用的劇目不該再生產了。那么如何才能以“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引領觀眾呢?
無論何種題材,編導演閉門造車總是不行的。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也不能想當然地編橋段想角色。當年趙丹牛犇老師拍《海魂》,就把自己綁在桅桿上體驗生活三個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過著名作家柳青舉家扎根陜西皇甫村,住在破廟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從互助組到人民公社的農村、農業(yè)、農民的變遷。看一部《創(chuàng)業(yè)史》,掬一把英雄淚。1959年他就捐出稿費萬余元用在農機廠,掏心掏肺幫鄉(xiāng)親們脫貧。據報刊介紹陳忠實視柳青為文學楷模,而路遙在遭遇《平凡的世界》創(chuàng)作瓶頸時趴在心中文學教父的墓前絮叨:文學的路啊,怎么這么坎坷?在一出陜味濃郁的話劇里,柳青說,人啊不但要站著,還要會圪僦(蹲著)。但這個會圪僦的靈魂是個大寫的人。
值得添一筆的是最佳男配角郭京飛。這個從謝晉恒通職業(yè)學院出來又進上海戲劇學院的北京青年,在上海的話劇中心主演過多部作品,從滿臉胡子拉碴的牛虻到陌上人如玉的一個個劇中帥哥。2009年以《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羅密歐獲戲劇白玉蘭主角獎。他在舞臺上一直都是占據中心位置,而在多部電視劇中始終如一地堅守配角陣地。郭京飛本屆憑借《都挺好》中的演繹得了實至名歸的最佳配角獎。是金子就會發(fā)光,哪怕不是在最中央。
本屆獲獎綜藝節(jié)目叫“聲入人心”,是一檔創(chuàng)造了經典也流行的節(jié)目,使相對于民歌和通俗來說,比較小眾的美聲唱法接了地氣。綜藝節(jié)目在引領青年觀眾審美意識時,千萬不能一味迎合只看“顏值爆表”不管“價值爆破”。民眾集體審美眼光的培育,就是在大眾文化的熏陶下日積月累養(yǎng)成的。縱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高臺教化和歐美古典音樂的世代相傳,概莫能外。總而言之,電視劇和電視綜藝節(jié)目始終肩負著大眾審美眼光的引領和評判。最后,期望已綻放了25年的“白玉蘭”能更加高潔、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