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

審計是經濟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的監督機制。中國審計制度自建立以來,已經在保障各項事業的有序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審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不斷迎來新的挑戰。如何打造一支卓越的復合型審計人才隊伍,推動教學革新,已經成為該領域的現實需要和戰略需求。
近年來,中華女子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審計學教研室主任胡波,為審計學的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2014年,胡波博士針對當前的審計學科缺乏實訓教育和專業特色,課程體系及相關教材相對陳舊等現狀,開展了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以合理定位培養目標為核心的審計學專業綜合改革”。該項目以高等教育理論為依據,通過對國內外審計學專業培養目標以及招聘市場需求進行廣泛調研和分析,以準確定位中華女子學院審計學專業培養目標,進而進行課程體系、考核方式、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綜合改革。
作為項目負責人,胡波博士帶領團隊精心設計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完成了審計專業主干課程的試題庫、案例庫和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改革審計學教材和課程考核方式。期間,由胡波博士擔任主編的《審計學導論》順利出版,成為高等院校審計學專業的入門指導教材。與此同時,她還牽頭促成了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共同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升實踐能力打造專業化平臺。為避免實訓教育的單一化,胡波博士組織實施了學姐講堂、會計審計高端講壇等活動及“審計精英”計劃,讓學生們與行業優秀專家進行零距離互動,明確學習和未來就業方向,取得顯著成果。據悉,在項目開展期間,2012級學生就業率高達100%,另有多名學生考取了研究生繼續深造。
2015年 9 月,胡波博士再接再厲,帶領團隊與利安達會計事務所合作開展了“高端財稅后備人才培養”項目,繼續為深化審計領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貢獻力量。該項目從理論培訓、實戰演練、崗位模擬三個方面,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業探索。目前,該項目每年培養一大批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端財稅人才,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毋庸置疑,這是一次全方位的關于審計教學創新項目,其項目成果和實踐經驗為業界相關研究的進步提供了權威借鑒;胡波博士及其團隊開發的產、學、研協同共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對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高校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對胡波博士而言,從走上教學崗位的那天起,自己便肩負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審計隊伍的重任。她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結合,緊跟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為審計學科的發展建設添磚加瓦。
另外,胡波博士還是業界較早投入到慈善組織審計研究領域的專家。她主持開展了“中國基金會審計監督效果研究”、“中國慈善組織審計質量現狀研究”等項目,并參與完成專著《中國公益基金會信息披露問題研究》,致力于提升慈善組織的審計監督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其中,“中國基金會審計監督效果研究”憑借其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和頗具建設性的政策建議,榮獲民政部2016年“中國社會組織建設與管理”理論研究部級課題二等獎。在此項目中,胡波博士及其團隊在全面考察中國基金會審計監督現狀、對比中外基金會審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提出規范基金會審計信息披露行為、有效引導和培育對高質量審計服務的需求等可操作性強、運行成本低的建議及具體實施細則,促進了中國慈善機構審計機制的健全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作為一名學術研究型專家,胡波博士已經在優秀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或參與了20余項審計學重點攻關項目,多次填補學科空白。她擔任唯一作者的《審計學本科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審計定價問題研究》聚焦當下學科教育改革和行業熱門課題,得到了同行專家的高度認可。勤奮堅韌、迎難而上,是胡波博士身上寶貴的精神品質。在科研與教學的道路上,她不斷汲取國際最新成果,攀登學術高峰,是審計學界當之無愧的先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