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杰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三農”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重點;發展特色農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明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重點,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為在當前農村勞動力逐漸轉移、土地資源現狀不容樂觀的大環境下,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對于糧食作物的需求,加大農業機械化的應用范疇和應用頻率成為了現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的重要力量,從地理位置來看,懷寧縣,隸屬于安徽省安慶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東臨安慶市,西與潛山市、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南與望江縣相連。介于東經116°28′~117°03′,北緯30°20′~30°50′之間,總面積1276平方千米。
懷寧縣處沿江平原與皖西山區接壤地帶,境內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懷寧有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獨秀山、普陀寺等景點。特產有懷寧貢糕、龍池香尖茶、稼先大米、龍鳳貢面等。
懷寧縣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雪期短的特點。給農、林、牧、副、漁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故而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業發展背景下,為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農業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是現階段安慶縣勞作者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經大量科研數據分析可知,在進行傳統粗放型農業生產過程中,懷寧縣勞動者的勞動強度與勞動收益之間存在顯著差距,而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極大地降低了農民的生產熱情和農業的生產總值,同時也給國家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故而在當前中央1號文件下發的對三類農業活動機械化發展目標下,“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穩步發展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以及“養殖業機械化”成為了當前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點,而作為安徽“最具國際影響力城市”之一的懷寧,不僅從根本上提出了加快機械化進度的發展目標,同時也提出了“全程”機械化的發展要求,即一方面在日常的農業生產作業過程中,懷寧縣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需提高“全程”農業機械化應用的重視,以期在解除糧食生產的手工勞動的基礎上,讓人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從事第二、三產業的生產活動,進而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效益和生產價值,而另一方面從目前來看在農業生產種植過程中,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與應用,加大在血吸蟲疫區農業機械的使用頻率,能極大地降低被血吸蟲侵害的機會,為人們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二、大力發展特色農機,從根本上提高現代化農業生產機械裝備水平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代社會,農機技術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而從某方面來講,農業作為一個物質生產的過程,與第二、三產業相比,它的基礎設施就是其本身,故而為從根本上有效地彌補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傳統問題,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成為了目前主力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
近年來,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上升的同時,農機技術的機械化與現代化水平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為從根本上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顯著地提高農業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在農業日常生產過程中,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的科研工作者需緊緊圍繞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對新技術、新器械的研發和推廣,從而為新農村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的同時,為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經濟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而另一方面在當前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下,為進一步提高現代高效農業裝備水平,懷寧縣基層產業機構和勞作者不僅需抓好各項農業裝備、農產品保鮮儲藏及產后處理與精深加工等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工作,同時各級農機部門還要將農機和農藝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依據當前的現代高效規模農業的生產要求,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
三、不斷的加強對農機服務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為中國式農機化發展模式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
從目前來看,農機服務組織服務水平和農機專業人員技能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機械化建設進程的推廣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故而為從根本上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創造良好條件,加快發展壯大農機服務組織以及加大農機專業人員和農民的培訓力度是目前安慶市基層產業機構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即在日常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需鼓勵和引導農機服務組織加強對服務模式創新的重視,而后通過結合當前懷寧市農業市場的發展趨勢,對服務內容進行積極拓展,進而在推進農機合作共用的基礎上,為機具使用效益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而另一方面,在對農機專業人員和農民進行教育培訓作業的過程中,基層產業機構需加大對新農機性能、原理、構造等方面的培訓,以期在不斷提高其自身基本技能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進而以滿足廣大農民對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為中國式的農機化發展模式的逐步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加快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升級,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也有利于擴大國內市場。緊緊圍繞農村發展需求,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發揮農村產業優勢,以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在我國現代化產業不斷發展的當代社會,農業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產業,其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受到了社會各界及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故此為確保農民經濟的不斷提升,加快農業機械的推廣不僅是現階段農業的核心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