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玉英
摘 要:本文從解決糾紛、完善制度、農民利益三方面闡述了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并闡述了當前存在的管理問題,提出加強管理宣傳、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完善法律支撐、落實仲裁制度等方面闡述了具體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策略
在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的過程中,農村中的土地問題也日益嚴峻,特別是土地承包時的權責問題不明晰,導致各類土地糾紛出現。由于基層管理機構水平以及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導致合同管理效果不很理想。因而,探索研究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策略迫在眉睫。
一、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意義
首先,加強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可規范合同簽訂流程、降低土地糾紛出現的概率,同時也可為解決土地糾紛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據。其次,通過對土地承包合同加強管理,來促進土地承包制度的逐步完善,并逐步完成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立,使土地承包的雙方權責明晰。順利完成土地確權工作,為順利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打下堅實基礎。最后,做好土地承包的合同管理能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土地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有秉承規范的土地承包合同,才能對土地實行準確有效的確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現狀
1.宣傳力度不足。由于宣傳力度不足,很多農民對土地承包合同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很多農民不知道種地還要簽合同,對這項工作缺乏正確深入的認識,不知道簽訂合同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他們在簽訂合同時敷衍了事的不在少數,直到出現糾紛,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導致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管理者素質不高。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直接影響著農民的利益。當前,部分從事此項管理工作的人員素質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態度不認真細致,工作中比較懈怠,甚至還出現了“人情”管理,損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為社會不穩定埋下了隱患。
3.合同簽訂程序不規范。當前,在我國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在簽訂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的現象。
第一,在進行土地承包時,合同內容只是口頭傳遞,沒有形成書面協議;或者形成書面協議內容也不全面,不規范。
第二,在簽訂承包合同時,沒有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致使出現非法承包以及暗箱操作等行為,有的甚至違反了法律條款,擾亂了土地流轉的市場秩序。
第三,未進行有效合同公證,使簽訂的合同存在隱含的條款而有一方或兩方不自知,人為制造不必要的糾紛。
4.出現土地糾紛。當前,在農村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導致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相關工作難以落實。例如:對土地確權證和經營權證的發放過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有的村確權證書和經營權證書不能按質按量按時發放,導致土地的承包權經營權權責不明,引起社會動蕩。
三、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具體策略
1.加強承包合同管理宣傳。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關系著農民的實際利益,為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不受侵犯,要提升廣大農民對土地承包合同重要性的認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建議各地政府部門深入到農村進行調研,有針對性的向廣大農民群眾講解有關法律法規,必要時開辦培訓班,對廣大農民進行法律法規的普及和指導,也可進行實操性訓練,讓他們不光要懂法,還要懂得維權。這就要求我們基層政府有計劃地加大宣傳力度,送政策下鄉,不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宣傳黨的相關政策,盡我們所能,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不受侵犯。
2.提高承包合同管理人員素質。由于土地承包的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影響著合同管理的工作質量,有些工作人員學歷不高,素質不硬,工作積極性也沒有,有的自己都意識不到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議相關部門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素質,以讓他們加快適應更高的工作要求,政府部門和相關的業務部門要加大對專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執行力,使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要加大監督檢察力度,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使其能夠按照標準的工作流程主動開展工作。同時還可制定出相應的考核制度,對工作中能力不足經過培訓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予以調離崗位或者辭退,對于態度不認真、以權謀私的人員作出相應的處罰或者進行嚴肅處理。以此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打造出高水平的工作人員團隊,促進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維護社會的穩定。
3.完善簽訂合同的法律支撐。為提高農村的土地合同管理,要加強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法律支撐,從而對合同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方法有二:第一,建立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定期邀請專業法律工作者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在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終止等不同環節,及時發現承包合同中存在的隱含條款,有效抵御法律風險并對其中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化解,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確保合同的安全性與合法性。第二,政府向社會購買法律支持,聘請法律顧問,對一些重要的或者相對復雜的合同,請法律顧問幫助把關,可以有效抵御法律風險,使簽訂合同的雙方不會因為不懂法而犯法。
4.落實仲裁制度,解決糾紛問題。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了一些遺留問題,比如土地糾紛,再加上當前的實際情況,農業經濟飛速發展,免不了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關于土地承包方面的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對這些問題展開調查,摸清底細,進行分類研究,理清思路,制定方案,逐一解決,可以依照仲裁制度,設立仲裁庭,實行仲裁,確保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通過落實仲裁制度,不斷完善管理體系。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土地承包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些糾紛,設立專門的仲裁機構,解決農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矛盾,才能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理順生產關系,提高工作效率,方能促進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建設進程逐漸推進的今天,很多農民積極參與到城市建設當中去,將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轉出去,便成為了一種趨勢。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或者由于農民自己受自身條件的限制,比如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或者流轉合同相對質量欠佳,使簽訂的合同不夠嚴謹而導致后期出現各類風險,影響了社會穩定。對此,各級各部門要引起重視,制定相關的策略措施,把好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這一關,處理好各類糾紛,保護好農民切身利益,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增春.海南州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2):24-25.
[2]曹建.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6(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