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麗 通訊員 王雙雙

濱水裂變廣場效果圖
占地760畝的戴家湖公園一期由湖變山,又由山變湖,再變為垃圾堆,最后蝶變為公園,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戴家湖公園二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于2018年8月開始了它的蛻變之旅。全部建成后的戴家湖公園,面積可達到1100畝左右,將成為武漢最大的城市公園,成為青山的一大“綠肺”。
戴家湖公園二期既是武九鐵路風景廊道的終點,又是戴家湖公園的起點,希望通過混凝土的利用與重塑,打造具有場地記憶和生態覺醒的城市郊野公園。使之成為一顆城市移動風景廊道的亮麗明珠、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生態紐帶、一處極致的混凝戶外博物館,而以此展示工業文明的前世今生。從空中俯瞰,從歷史塵封的場地中恢復的一片明澈水面,像一只明亮的“青山之眼”,人們透過這只“眼睛”,可以看見場地的崛起、空間的崛起,看見場地的過去與未來——從城市湖泊到水泥廠房再到生態公園的轉變,看見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演變。
水泥——這種支撐中國高速建設最基礎、最普通的工業原料,在這片場地成為主角,以此體現對原場地老水泥廠場地記憶的回溯。
因場地前身為武漢市水泥廠,導致場地改造前90%以上的下墊面為混凝土,在場地改造過程中,通過對廠區園路的保留及對廠房遺址的發掘,盡可能地保留場地原有的風貌與記憶。局部地破除原場地中遺留的透水透氣性極差的混凝土基底,給未來植物騰出生長空間;同時利用破除的夯塊對其進行重新拼鋪,形成猶如大地裂變的濱水廣

廠房遺址花園效果圖

建設中的濱水裂變廣場

王雙雙
風景園林設計師
中級工程師
現就職于武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取得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學位,在近4年的設計工作中參與了數十個項目,主要涉及景觀規劃及景觀工程兩方面。曾主持及參與的項目有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城東市民濱江公園規劃設計、秭歸金缸城水系規劃、武穴市武山湖綠道景觀設計、武穴市官橋大港景觀設計、武穴市環湖公路景觀設計、東西湖涇河公園景觀設計、《長沙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3-2020)》(2013年修編)規劃修編 、長沙市環城林帶岳麓區段景觀工程等項目。場;利用廢棄的夯塊對其進行重新拼鋪,形成猶如大地裂變的濱水廣場;同時這些夯塊代替巖石,堆壘成巖石花園,石間生繁花,滄桑煥生機,以此表達從工業到生態的演變和工業與生態的交融。倔強的生命,是給這片傷痛場地最好的撫慰。
此外,用水泥管、水泥磚等多種形式的傳統混凝土制品與清水混凝土、發光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材料作為公園不同功能空間的載體,通過這些新舊混凝土材料的組合、碰撞、置換、新生,再結合耐候鋼板、不銹鋼等具有工業色彩的材料造景,把生態思想植入其中,與自然相融,讓頹廢的工業廢棄地再次呈現生機,展現工業美學的獨特魅力。

園中恢復的水面

建設中的水泥管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