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英 魏海燕
【摘要】主題式教學,是指教師編選和該主題相關的教學材料,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學生在這樣具有高度動機的環境中,學習不同領域的內容和知識的策略。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深刻地理解基礎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執行要確定教學目標,大膽取舍,精選主題材料,研磨細節,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落實。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 目標 材料 細節 落實
2018年9月,學校組織新老教師結對子,筆者以14年教齡的“老教師”身份與本校新進教師翟老師結為“師生對子”。10月,學校組織“新教師比武大賽”,并要求結對子老教師進行輔導。我輔導翟老師展示了《市場配置資源》一課,得到校領導和教研組的認可,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將輔導備課過程總結如下,希望對新教師有所幫助。
在輔導前,翟老師已經做了精心的準備,背教材、備教材、備學生、搜集資料、備課件、備學案。一切具備時,翟老師把她的思路和課件拿出來,我們共同研磨。
翟老師呈現的學習目標是這樣的:
1.知識目標。識記市場經濟的含義;識記市場規則;理解資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及特點;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不足;理解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樹立起學法、懂法、守法的觀念;培養學生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個人習慣,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思想政治課具有鮮明時代性,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殊不知,時代在進步,課程改革每年在進行,學習目標也經歷了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三維(過程、能力、價值觀)到四個核心素養的變遷。2017年,新課程改革提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目標要培養學生的四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科學精神和法治精神。很顯然,翟老師制定的學習目標已經過時了。我指導翟老師認真研讀2017新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本課教學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翟老師修改后呈現的學習目標是這樣的:
政治認同1:了解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解析其優勢和局限性。
科學精神2:辨析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知道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政策。
法治精神3:評析企業和消費者的市場行為,闡釋企業和消費者如何做出合理決策,解析市場運行機制中誠信與公平競爭的價值。
公眾參與4:市場競爭中,必須要依法而行。
在這次的目標中體現了四個核心素質,但是核心素養和本課知識之間出現兩張皮的現象。我們又進行了的研磨: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參與什么活動,認同什么,培養學生什么樣的法治精神,達到什么樣的理性認識。最后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1.分析市場調節機制,理性認識市場調節的優點和局限性。自覺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活動,共建市場秩序,培養學生的法制精神和公共參與意識。
翟老師準備了豐富的材料,課件的展示達到了37頁。材料涉及到多個方面,有出租車、網約車、救災物資的發放、果農種樹砍樹、蘇丹紅毒鴨蛋、三鹿毒奶粉,等等。材料眾多,又是熱點、身邊的事情,都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但是,眾多的材料又顯得雜亂無章,重復,沒有了主題,課堂成了材料的堆砌和知識的零散呈現,缺乏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我建議翟老師刪掉部分重復的材料,盡量保持材料的連貫性、一致性。“這些材料很好啊,可以體現知識的,怎么能刪了呢?”翟老師覺得刪掉資料有點可惜,這也是許多新教師面臨的問題,好不容易找到的材料,哪個都不舍得刪掉。
最后在眾多的材料中,我們選擇保留有關出租車這一類的材料。這樣本節課就以出租車行業為主線展開:由“‘十一黃金周一車難求”導入“資源需要合理配置”,引出“市場調節”;由“出租車行業的發現變遷”引導學生思考“市場調節機制”,總結歸納“市場調節的優點”;由“出租車‘拒客‘宰客”引出“市場調節的弊端”;由“市場調節的弊端”和“網約車殺人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并參與共建“市場秩序”。在研磨材料環節,做到了幫助學生理性認識市場調節利弊,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同,鍛煉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能力,提升法律道德意識,實現對學生四個核心素養的培養。
翟老師在講授計劃到市場調節的轉換時,試講是這樣的:“……壽光救災物資統一發放,體現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即計劃,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市場……”為什么不學習“計劃”而要先學習“市場”呢,這樣的轉換就有點突兀,不流暢。我指導翟老師修改為“……壽光救災物資統一發放,體現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即計劃,但是,我國堅持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的作用不容忽視,那么市場在我國資源配置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重點內容……”由此來導入本課的重點知識。
在講授市場機制和市場優點時,翟老師原來的備課、試講,教師的講述過多,學生活動偏少。市場機制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的能力不可輕視,我鼓勵翟老師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給以適當的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起來。最后的效果還不錯,學生基本上能夠總結回答出價格、供求和競爭三個機制對配置資源的作用。
在講授如何規范市場秩序時,老師講解三個市場規則的含義并舉例說明,這樣做確實可以更好的認識這三個規則,但在本課中三個規則并不是重點,也非難點,講的比較多。經過研磨,變教為學,學生閱讀,教師展示例子進行檢測,完成該部分知識學習,實現了“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講”,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主題式教學,通過研讀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完成學習目標,創設豐富多彩而又主題鮮明的材料,讓學生帶著探究的欲望,主動參與,完成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三人行,必有我師”。以上為輔導過程中自己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探索,以取得更好的教學佳績。
參考文獻:
[1]陳倩.混合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8.
[2]邵文琪.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曲阜師范大學,2018.
[3]王躍進.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特性分析與培育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1) :65.
[4]顧紅飛.高中政治課生活化教學之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5) :79.
[5]席衛國.芻議高中政治課之社會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