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站長
南京某小區菜鳥驛站,有一只貓副站長名叫“大王”。原本只是小區里的流浪貓,之后站長見其通人性,就好心收留下來,任命它為副站長。大王“就任”副站長后,不僅俘獲了小區居民的心,還會驅趕試圖靠近快遞的其他小動物。(搜狐網)
堅持
江蘇豐縣小伙王存偉從泰山紅門出發,開始用雙手登山。王存偉患有小兒麻痹癥,腿部沒有知覺,只能依靠手臂支撐,一步一挪,花費23小時才登上泰山南天門。即使山上天氣惡劣,他也沒有退縮,“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堅持住,絕對能做好。”(人民日報)
老兵
2018年年底,湖北恩施來鳳縣開展退伍軍人登記,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的家人這才了解到他在解放戰爭中曾多次立功。幾十年來,他從未向別人提及此事。致敬!向這位深藏60多年軍功的老兵。(新華視點)
堅守
在山東棗莊,68歲的許召祥走街串巷炸米花,已經堅持了30多年,被大家稱為“米花爺爺”。大爺介紹說,因為長時間坐著,已經累彎了腰,雖然時下已有自動設備,但老人依然堅持手搖,他覺得這才是老式炸米花的味道。(大河報)
科技掃墓
重慶九龍坡一陵園提供代掃墓服務,將代掃墓過程直播給逝者親人。參與代掃墓的李婷婷表示,有的是不方便出門的老人,有的是身在異國實在回不來,才利用現代科技表達哀思,這同樣是一種孝心和親情的表達。(鳳凰衛視)
風箏
面積超300平方的金魚風箏、長達65米的章魚風箏、一長串的熱帶魚風箏……2019全國風箏錦標賽(中部賽區)在阜陽八里河風箏放飛基地舉行,近千只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風箏爭奇斗艷,精彩異常。(騰訊網)
信號燈
江蘇昆山交警在個別路口啟用了“新型Plus版信號燈”。這種信號燈的燈桿上有兩條醒目的光帶,會隨著信號燈一起變燈。據昆山交警介紹,這款新型信號燈醒目,可視范圍廣,減少了信號燈被遮擋情況的發生。(新京報)
孔明燈
4月13日,云南景洪,市民放飛萬盞孔明燈,孔明燈飛在夜空中宛如星河。但第二天,孔明燈要么墜落在地,要么掛在樹枝上,很難清理。有市民說,希望能加強管理,可讓市民在指定區域放燈。(新安晚報)
乘梯須知
日前,上海地鐵發布新版自動扶梯乘梯須知,取消“左行右立”的倡導,新增“禁止在乘扶梯時行走和奔跑”。專家稱:一旦摔倒或發生緊急情況,“左行右立”易“帶倒一大片”,而且“左行右立”會磨損扶梯,加快老化速度。(人民網)
夢想
3月30日,重慶小伙張方勇戰勝日本選手,代表中國隊贏得第四屆中日拳王爭霸賽。張方勇被稱作“外賣拳王”,為實現自己的拳王夢,他依然靠送外賣維持生活,他說像自己這樣的拳手有很多,他只是這些草根中的一個代表。(新聞晨報)
幼兒足球
今年安徽省將開展足球特色幼兒園試點,合肥廬陽區、包河區入選教育部試點區。合肥市榮城幼兒園從2013年開始探索幼兒足球教育,如今不僅有一支5歲的“娃娃足球隊”,幼師們還設計了一套“足球操”來開展游戲教學。(新安晚報)
平安
負重跑萬米,爬繩攀升上四樓,翻動200斤重的輪胎……這些在普通人眼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是消防員們每天早中晚三次常規訓練的“家常便飯”。面對日復一日的訓練,他們早已習慣,在他們眼中,不怕平淡的生活,盼的是每天都能平安。(騰訊新聞)
慰安婦
4月13日,湖南瀏陽新確認了一名幸存的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93歲的陳美英老人。陳老是目前在湖南經確認、且還在世的第7位“慰安婦”制度受害者。至此,全國經認證且還在世的“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增至16人。(中原網)
磁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教授等人領銜的研究團隊觀測到了一種以前只存在于理論猜想中的新型X射線信號,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雙中子星并合直接產物可以是磁星。該成果于4月1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北京青年報)
軟機器人
美國和中國科研人員近期合作設計出一種以DNA(脫氧核糖核酸)為材料構成的類生命“軟機器人”,可通過自身新陳代謝為驅動實現自主運動,未來有望用于開發生物芯片等。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志上。(鳳凰網)
親情
聶金蓮是名有24年工作經驗的乘務員,也是一名武警戰士的母親。近日,原本不跑上海線路的聶金蓮因臨時頂班來到上海站,雖然僅停靠半小時,且已是子夜,她還是想抽出時間看看就在不遠處當兵的兒子張定宇,這一切兒子并不知情。(人民日報)
文化
4月13日,傳承文化服飾藝術節在山西太原舉辦,160多名兒童T臺走秀展示傳統禮儀、服飾。參加走秀的孩子年齡從3歲到12歲不等,走秀包括雪玲瓏、絲路華服、國風、善行·和風四大系列。(人民日報)
打擊走私
象牙走私的背后,是一樁樁因貪婪引發的殺戮。近日,中國海關破獲特大象牙走私案,繳獲象牙7.48噸。2748根象牙背后,是1000多頭大象的生命。打擊瀕危物種走私,中國一直在行動!(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