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飛

二季度國內手機消費轉暖
根據中國信通研究院權威數據,2019年4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3653萬部,同比增長6.7%,2019年1-4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13億部,同比下降6.7%。國內手機出貨量創過去6個月新高、單月同比由負轉增。較第2019一季度出貨量(同比下滑11.9%)、新機型發布(同比下滑39%)雙降的低迷時期有明顯回暖。原因主要是:1)季節性轉暖:從過去幾年的出貨量來看,一般一季度是手機銷量淡季。2)新品密集發布,刺激換機欲望:小米、華為等國內大廠重磅新品均于3月底,4月初上市。特別是華為P30發布會吸引眼球,首次應用的潛望式攝像頭效果突出。總的來說,二季度手機市場將好于一季度,但僅是攝像頭、屏幕升級難以刺激更多的換機需求,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的增長仍然面臨壓力。
19年手機出貨仍不樂觀
根據IDC 2019年5月30日報告,2019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將同比下滑1.9%,連續第3年下滑,形勢仍然嚴峻。主要因為發達國家4G手機滲透率到達高位,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增長放緩。預計其中,2019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將觸底,同比增速為5.5%,2019下半年在5G新品刺激下恢復增長,同比增長1.4%。報告中還提到,中美貿易摩擦為全球手機市場帶來巨大不確定性,而中國手機出貨量在2019年下半年仍有可能下滑5.5%。而5G手機滲透率提升帶來的換機潮是全球手機出貨量重回增長的關鍵因素。
貿易不確定性增加
華為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中美貿易爭端導致手機產業鏈不確定性增加。盡管華為手機的核心半導體器件中,國產化的比例居于同行前列。但是射頻前端仍然是國產化的瓶頸。解決方法要么是在系統設計上做巨大的努力,要么進一步使用5G毫米波來滿足用戶需求。但無論哪個方案,仍需要付出時間及成本。我們認為,進入“實體清單”導致華為手機停產可能性不大,但定訂單縮減或設計變更仍可能發生,這將導致華為供應鏈前景存疑。另外一方面,若貿易摩擦拖慢5G建設進程,將導致5G手機滲透節奏放緩,也不利于國內手機市場復蘇。
板塊估值受壓制
華為事件表明中美貿易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技術摩擦風險在增加,如果中美短期無法達成貿易協議,消費電子產業鏈可能受到更多沖擊。盡管全球手機市場見底并有望于2020年重拾增長,但短期不確定性增加將壓制港股科技板塊估值,特別是華為產業鏈公司估值繼續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