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超
自2017年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連續兩年向常委會報告了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并集中公布了備案審查工作中推動相關單位或者部門糾正的十大“問題文件”,在全社會引發輿論熱議,也進一步彰顯了備案審查這一憲法性制度的剛性力度。相比于國家層面對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頻頻“亮劍”,地方人大特別是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的備案審查工作則顯得“不溫不火”。究其原因無外乎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因素,主觀上重視不夠,客觀上力量偏弱、體制機制不順暢。
如何讓備案審查制度在地方,特別是設區的市人大真正“動起來”,充分發揮好其法律監督職能呢?
一要強化重視程度,加強能力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這對新時代做好備案審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無論是審查主體還是審查對象都要充分認識到,備案審查制度是法律監督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關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重要舉措。要進一步強化備案審查能力建設,完善機構,充實人員,實現具體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業務有人辦。積極探索以“購買服務”方式邀請專業人員參與審查工作,形成“專業人”做“專業事”,“術業專攻”“各盡其能”的備案審查新模式。
二要理順體制機制,凝聚工作合力。備案審查工作從來不是“一家之事”,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協同,不斷形成工作合力。首先,要建立健全黨委、人大、政府的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定期溝通,協作配合,確保對規范性文件的監督“不遺漏”。其次,要處理好人大內部分工,發揮好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統”的職能和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專”的優勢,確保規范性文件審查準確無誤,“不說外行話”。第三,要完善政府內部監督程序,司法行政部門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結合實際對制定出臺的規范性文件及時做好清理工作,確保規范性文件“有進有退”。第四,規范性文件起草部門要增強法制觀念,堅持依法行政,始終秉承“法無授權不可為”,從源頭上確保制定出臺的規范性文件“不越權”“不違法”。
三要真發力、抓實效,把工作做深、做透。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各自優勢,加強對備案審查制度的宣傳,讓制度“飛入尋常百姓家”,把“紙面上的權利”落到實處;增強監督工作剛性力度,對相關違法規范性文件勇于說“不”、及時“糾錯”,真正實現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依靠全國人大、省人大備案審查平臺系統,深入推進設區的市平臺建設,實現備案審查工作規范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做好備案審查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備案審查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要切實肩負起工作職責,主動作為、積極作為,把工作做好、做實,與全國人大、省人大備案審查工作形成呼應,織密從中央到地方的“備案審查網”,用實際行動維護好國家的法制統一。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