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寧
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佩香囊、擺菖蒲的習俗,吃粽子是飽口福,佩香囊、擺菖蒲是為了祛邪防病。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前后是養生保健的關鍵時期。
端午節前后,孩子多將香囊佩戴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間。傳統香囊的常用配方是:蒼術、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靈香草、冰片等。研究證明蒼術等中藥的揮發性成分能有效殺滅空氣中懸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藥物散發出來的芳香氣味能夠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體含量提高,對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傳染病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從養生學角度看,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包粽子的葦葉及荷葉均是清熱解暑的良藥,而糯米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藥效。端午節后,便進入了炎熱的夏季,人們會有上火、中暑現象發生,而此時常吃粽子,是藥食同源的解暑良“藥”。目前各色粽子餡心繁多,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可以選擇紅棗、栗子做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