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唱響春天里的“中國故事”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迎著春天的訊息,載著人民的希冀,出席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匯聚北京共襄國是、共謀偉業。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發展呼喚大境界。在中國民主政治中成長起來的代表委員,道睿智謀事之言更加從容,獻務實管用之策更加自信。他們講實話、說干貨、建諍言,不斷促進黨心民意的交融匯聚,推動政治文明取得更大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有黨的領導作引領,憑人心之勢作依托,以實干之力作動能,我們一定可以走好這復興之路上的關鍵一程!請看代表們的風采。
手術臺上,他是救死扶傷的仁心醫者;手術臺下,他是為民請命的人大代表。他始終將醫生的職責記掛在心間,將患者的健康放在心頭。今年是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三個任期。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向全國人大遞交了提高煙草價格和稅收、立法方式放開塵肺病診斷、腦死亡立法等六份建議。
從西直門國二招賓館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近10公里的路程,可能是陳靜瑜在人代會期間走得最頻繁走的一條路。這條路一頭是江蘇人大代表團的駐地,另一頭是醫院手術室。一頭連著人大代表的職責,一頭連著醫生的天職。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期間唯一的代表休息日。一大早,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科主任陳靜瑜離開駐地來到中日友好醫院。這里,兩名患者正在等他,他要為這兩位患者同時換肺。
兩名患者同時換肺
兩名患者,一名49歲,一名71歲,都是肺纖維化患者,都需要做單肺移植手術。
10時05分,供體送達。供體的雙肺要分別移植給這兩位患者。陳靜瑜帶著其他醫護人員走入手術室。為了讓肺源盡快移植到患者體內,手術團隊決定同時給兩名患者換肺。
10時30分許,手術正式開始。這是本次人代會開幕以來,陳靜瑜的第二臺手術。作為肺移植專家,近年來,陳靜瑜經常在全國兩會的會議間隙走上手術臺。
手術室的大門緊閉,患者家屬們都等在門外。有人很焦急,也有人比較放松,“相信陳大夫,我對他有信心”,七旬患者的女兒李女士說,父親患了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去年開始越來越嚴重,不能行動。她在紀錄片《人間世》中“認識”了陳靜瑜,春節前特意跑到無錫找他,“陳大夫安排我們來這家醫院,我們是河南人,家離這兒近。他說,你們先去檢查,如果身體條件允許,能做肺移植手術,我會去”。
李女士說,她父親通過了肺移植手術的術前評估,陳靜瑜果真來了,“可是我們不知道,他是人大代表,要開兩會的,加上要等供體,我們本來都回老家了,覺得怎么也要等到會議閉幕了。可是昨晚突然通知我們,供體有了,今天(3月11日)陳大夫就主刀。聽護士說,只要有供體,陳大夫就會安排時間做手術,這早就不是新聞了。”
3個小時完成手術
11時30分,一直緊閉的手術室大門打開,49歲患者石先生被推了出來,可是陳靜瑜并沒有跟在后面。兩名患者的家屬都奔了過去。一名醫護人員說,石先生的手術很順利,不過陳靜瑜仍在給七旬老者做手術。
繼續等了兩個小時,13時30分許,手術室大門再次打開,這一回走出來的是陳靜瑜。他還穿著手術服,戴著手術帽,臉上全是汗。他告訴李女士,手術順利。
至此,同時進行的兩臺肺移植手術順利結束。這一刻,距離供體送達醫院的時間,過了180分鐘。
13時48分,陳靜瑜終于吃上了午餐——醫院食堂的盒飯。兩位患者的手術時間用了3個小時,對于這個速度他比較滿意,“現在手術熟練了,原來單肺移植手術要6個小時,現在3個小時左右。”(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