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樹蘭
媽媽擁抱夢想,與命運相搏,迎來了春的生機,夏的爛漫,秋的碩果,圓了把三個孩子養大成人的夢。
我爸病逝時,沒給妻室兒女留下一磚片瓦,卻給媽媽留下三個需要哺育的幼子。這樣,將三個孩子養大成人便成了媽媽的夢想。
媽媽不投親靠友,不攜兒女嫁人,決心用自己的雙肩撐起這個坍塌的家,用自強奮斗去抗爭不幸、去改變命運,去實現夢想。為此,媽媽給人家挑水,洗衣服掙錢養家。媽那不曾挑過水且又瘦弱的肩膀,擔起一挑兩大桶水委實困難。是信念給了她力量,練就一天給十幾戶人家挑水的能力。可是媽肩上的血腫、疼痛晝夜相伴。夏日挑水,揮汗如雨;冬天挑水,一不留神,便會人仰桶翻,冰冷的水灑得滿身都是,身上還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的。但肩挑希望的媽媽不怕苦,她踏平坎坷勇往直前。
給人家洗衣服,要挑來幾大挑水,然后刷刷刷地洗好一大堆,手都洗疼了才得幾個錢。對此不公,媽不計較。她說:“給一個,咱就得一個,積少成多,手勤不受窮。”媽媽常用這些話勉勵自己,教誨子女。
春天,媽媽下地躬耕,一鎬一鎬地刨,媽那雙飛針走線的手,掄起大鎬刨地著實困難。刨一會兒,手上就起了泡,再刨一會,泡破血流,一挨鎬把就鉆心地疼。怎么辦,放棄?不!為了三個孩子再疼也要堅持,媽媽就是一個懷揣夢想搏擊人生的女英雄。
秋收時節,媽將收獲的糧食入囤作口糧;把能儲存的茅入窖留冬天吃;秸稈收回家當柴燒。秋收后,媽率兒女們去效外大地里揀秋。小苞米、半個土豆……能吃的都揀。你別說,一個秋天下來還真揀回不少能吃的東西。之后,媽只身一人去郊外拾柴。這樣,一家人吃的、燒的全都解決了。
由于媽媽能干,她的三個孩子不僅活了下來,還未嘗過饑寒之苦。在媽媽的恩澤下個個都健康地成長起來,有的是公安干部,有的是高級教師。這個孤兒寡母四口之家的日子,令人刮目相看。當地政府評媽媽為特等勞模,還進京參加了國慶觀禮。
媽媽擁抱夢想,與命運相搏,迎來了春的生機,夏的爛漫,秋的碩果,圓了把三個孩子養大成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