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平平 劉貴軍
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原本是一次討論農業問題的普通的中央全會。由于在為召開這次全會做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云和鄧小平先后提出了“向后看”和“向前看”兩個重要口號,導致會議主題發生重大變化,最終演變成一場偉大的歷史轉折。
陳云提出“向后看”導致會議主題發生重大變化
在舉行中央全會之前,召開一次中央工作會議,對全會要通過的文件進行討論,統一思想,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1978年11月10日下午,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的京西賓館開幕。
會前,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會議先用兩三天的時間討論從一九七九年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鄧小平的這個提議,成為改變會議議程的導火線。
陳云是黨內善于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的領導人。11月12日,他在東北組討論時率先發言,指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一致主張,從明年起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實現四個現代化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迫切愿望。”“對有些遺留的問題,影響大或者涉及面很廣的問題,是需要由中央考慮和作出決定的?!标愒频倪@篇題為《堅持有錯必糾的方針》的發言,看似平常,卻深深地觸及了當時中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不失為撥亂反正的一聲驚雷。
鄧小平提出“向后看是為了向前看”為實現歷史轉折廓清了道路
11月25日之后,中央工作會議仍然沒有按照華國鋒的布置討論原定的議題,各組的注意力開始由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轉到了討論現實問題上。經過激烈的思想交鋒,一些反對真理標準討論或對討論真理標準問題有疑慮的同志思想有了轉變,程度不同地作了自我批評。
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兩年徘徊,黨和國家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要時刻。鄧小平以巨大的擔當、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智慧,果斷地提出:“我們這次會議是向前看的會議,不是向后看的會議,當然向后也要看一下,為的是向前看?!边@個口號的提出,成為中央工作會議由亂到治,最終實現偉大歷史轉折的一個重要標志。
從“向后看”到“向前看”,按照鄧小平的解釋,就是“把過去的事大體處理完,把人民群眾的力量引向未來”。
在政局混沌不清的情況下,鄧小平發出“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號召,果斷采取一系列正確有效的舉措,統一了全黨的思想,穩定了局勢,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廓清了道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成為開辟新道路的宣言書
政治局勢穩定之后,鄧小平集中精力重新考慮起草他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在12月13日下午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鄧小平的講話深入分析了開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沖破“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之后,黨和國家面臨的一些最重大最關鍵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的馬克思主義新思想、新觀點和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政策。這些重要論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偉大的歷史轉折明確了指導思想,指明了黨在今后的主要任務和前進方向。
按照鄧小平提出的“會議要開得緊湊一些,不要開得太長”的意見,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共開了5天。隨后發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為基礎,分5個部分系統闡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實現偉大歷史轉折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政策,充分體現了兩個會議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第一,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提法,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第二,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第三,經過這次全會,開始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這些成果表明,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實是黨和國家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轉折,是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一個光輝的起點。(來源:《中共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