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費大戶。而商家也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攻克中老年人心理防線。
保健品欺詐的10大常見套路:
1.“免費送雞蛋”引人上鉤
在小區周邊發傳單,凡持傳單前來聽講座的可免費得雞蛋。利用一些老年人愛貪便宜的心理,引人上鉤。
2.假稱公益活動,增加權威度
對老年人號稱是由某個知名公司或機構舉辦的公益活動,免費普及健康知識。打著公益的幌子,實則為推銷產品做鋪墊。
3.失實宣傳,夸大保健品效果
“使用3天見效,永不復發”“一周時間,根除疾病”等宣傳用語利用老年人擔心自身健康的心理以及缺乏辨別能力,誘騙其購買。
4.設置客戶門檻,拒絕年輕人登門
活動地點在頭一天晚上才公布,多選在工作日,而且會向老人發放入場券,年輕人不能進入,只能在外面等候。
5.入門先登記,套取個人信息
進門前,銷售人員會讓老年人填寫基本信息,趁機聊上幾句,一方面培養信任感,但更主要是為了套話。比如“您是自己走過來的?”“您老氣質真好,以前是老師還是干部啊?”看似平常的問題,實則是為了達到復查地址、預估購買力等目的。
6.“專家”“醫生”依次上場忽悠
請“醫生”和“專家”給老年人免費體檢、看病,講保健品的成分和效果,引起老年人興趣。利用老年人迷信權威的心理和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推銷產品。
7.安排“老客戶”現身說法
一些同齡“老人”現身說法,他們會說自己是XX保健品的會員,效果確實好,有活動、有優惠、有特權……一番講述后,本來半信半疑的老人聽到自己的同齡人、老朋友都這么說,便會打消顧慮。
8.服務到家,“親情”回訪
銷售人員陪老人回家取錢取卡,一路服務到底,直到花錢消費。對于被確定為重點客戶的老人,經常采取“親情回訪”,買水果看望,陪老人聊天。
9.“免費旅游”實則大賣產品
組織老年人到景點或者公司旗下山莊“免費旅游”,名義上是回饋客戶,實際上是企圖“洗腦”,滲透保健品的效果。
10.“高息存錢”買保健品有折扣
銷售人員會鼓勵老年人往銷售公司“存錢”,給較高額度利息(比如年息10%甚至更高)。此外,“存錢理財”的老人購買保健品可以享受更多優惠、更大折扣。
細究起來,這些銷售的賣法,實際上賣的是感情、是焦慮、是預期,唯獨不是老人想要的健康。它就像畫了一個昂貴而美好的餅,人們永遠吃不到,看到了感到安慰而已。
國內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從廣告和銷售起家,沒有從產品起家的。塑造的形象塌了,產品也就玩兒完,換一個帽子重新登場。但換不了的,是那些“自愿上當”的老人、被耽誤治療的病情和打了水漂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