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4日立春節氣,一直到3月中旬,天氣依舊以寒涼為主。頑強的冷空氣隨時可能“反撲”,稍不留神就會讓疾病鉆了空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江海濤,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穩提醒您——男女保暖大不同。
立春后,男要暖背,女要暖腳
立春后,防寒保暖依然是養生頭等大事。寒邪侵犯體表,輕則感冒發燒,嚴重時會侵襲內在臟腑和經絡關節,引發胃痛、關節痛,甚至心腦血管意外。
在中醫看來,寒邪屬陰邪,會損傷人體的陽氣。男性的陽氣比較強,女性的陽氣比較弱,所以男性的抗寒能力普遍強于女性。
男女生理特點不同,對寒邪的防護也各有側重。
男性暖背。男性以陽氣用事,陽氣在體表發揮防護作用。而背為一身之陽,循行于后背的足太陽膀胱經,就像鎧甲一樣保護著內在臟腑。如果忽略背部保暖,寒邪趁虛而入,鎧甲就會崩塌。
寒冷可通過背部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引起腰酸背痛,還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導致各種不適。肺心病、哮喘等也常與背部著涼有關。
女性暖腳。女性保暖則要重點做好陰經的防護。足三陰經都是起于足下,循行到腹部,所以女性一定要做好下肢的保暖,以防足三陰經受寒,寒邪順著經脈傳到腹部,可引起一系列疾病。
4件事讓后背暖起來
每天曬曬背。冬天天氣晴好時,可以一邊運動一邊曬太陽,以1小時左右為宜。夏天最好在9點之前、陽光不太烈時曬背,不要太長,以10-20分鐘為宜。
在曬太陽時,還可以摘掉帽子,讓陽光從頭頂的百會穴進入人體,效果更好。
穿件棉背心。除了一般的防寒外套外,最好再穿一件緊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不讓背部受風。
拍打后背。背部脊柱兩旁共有53個穴位,這些穴位是聯絡臟腑的通路,拍打后背可以疏通全身經絡,刺激調節臟腑功能。
方法:站立,全身自然放松;雙手張開,一手拍打頸部及上背部,另一手拍打下背部,拍打50次,然后交換上下手,再拍打50次,每天1-2次。
背部按摩。背部按摩也是護背的重要方式之一。
方法:先將雙手搓熱,置于后背,從上而下緩慢、稍用力按摩整個背部,以局部皮膚發熱、發紅為度,每次推按約100-120次,每晚一次或早晚各一次。
8招告別手腳冰涼
手腳冰涼往往是長期的生活習慣、勞累、養護失宜所致,要從起居、飲食等方面調養。
睡前泡腳20分鐘。泡腳是緩解手足冰涼的有效方法。在盆中加入40℃左右的水,浸過腳踝,浸泡20分鐘,也可加入艾葉、生姜或中藥包。泡腳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穿上保暖襪子。
還可以在洗澡時,用冷熱水交替沖淋手腳,借由血管冷熱間的縮放,達到暢通血管的目的。
冷天要早睡晚起。睡眠充足有利于陽氣的潛藏。保證23時至凌晨3時的睡眠質量,早上可以先在床上坐5分鐘左右再起,給身體以“緩沖”時間,以免引發心血管意外。
按摩手腳心。經常揉搓手腳心,直到有熱感,可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狀況,溫暖手腳。
穿得寬松些。打底褲、打底襪等緊身衣物,會導致血流不暢,使肢體和皮膚表面的血液循環減慢,人會更容易覺得冷。
藥膳食療。平日煲湯時可加入少許溫陽益氣之品,如人參、肉桂、鹿茸;也可加入少量補陰之品,如枸杞、桑葚,以防溫補太過而生燥熱。
每周堅持鍛煉。冷天可選擇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運動。鍛煉以每周3-5次、每次半小時、身體微微出汗為宜。快走,瑜伽、跳繩、原地跳躍等都有助于強化體溫調節能力。
穿雙寬松的棉襪入睡。腎經起始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建議穿溫暖的棉襪入睡,避免夜間足部受涼。
避免過度焦慮。憂思過度、心情郁結可導致肝失調達、氣機不暢,影響氣血運行,導致手足冰涼。(來源:“生命時報”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