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清
走進大山深處的開陽縣龍崗鎮大鴨村一座小山村,遠遠就聽到葫蘆絲吹奏的優美聲音。在原谷壩小學校內,一位鬢發已漸斑白的婦女,帶領著一群六七十歲的鄉村老人,用葫蘆絲合奏電影《閃閃的紅星》插曲《映山紅》。
她叫鮑廷英,今年64歲,是貴州省直機關工委原副巡視員,2015年4月退休。說起她,大鴨村的村民常常會豎起大拇指說:“她真是一個好干部,她改變了大鴨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她為大鴨村的老年人辦了很多實事好事。”
2015年,鮑廷英退休回鄉探親,看見村子里的中青年人基本上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均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這些留守老人多數雖然溫飽不愁,但性情孤獨、生活沉悶、缺乏精氣神,她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想為這貧困的小山村出點微薄之力。
她看見農村多數家庭廁所都在室外,老年人晚上起夜不方便,便自掏腰包2000多元購買了30多個便攜式室內馬桶,分發給部分老人,為這些老年人解決了晚上入廁難的問題。她還帶領大鴨村的村民組長跑縣政府有關部門,將該村作為全縣第一個農村廁所改造示范點打造,大鴨村的老人們從此用上了城里人的廁所,大鴨村里的臟亂差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大鴨村村子里的通戶路自古以來就是泥巴路,遇下雨天走路全腳就會被稀泥裹上。為了解決老人們出行難的問題,她帶頭捐出6000元,并動員其愛人和二哥捐出5000元,參與父老鄉親共同修建村寨水泥路。
鮑廷英從深層次思考,僅為村里老人們做這點小事,還是不能解決老人們晚年的孤單生活。為了提高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真正使大鴨村老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能夠安心工作,解除后顧之憂,于是她又同村里的老年人們坐在一起商量,總結多年黨務工作的實際經驗,能不能在大鴨村籌辦一個老年人自己的組織——老年協會?
這一想法得到眾多老年人的贊同。說干就干,她走村串戶動員群眾。沒有場地,經她與開陽縣教育局協商同意后,將閑置了多年的原谷壩小學校舍作為老年人的活動場地。按照協會章程和上級有關規定,建起了龍崗鎮大鴨村老年協會,選舉產生了老年協會理事會,同時組建了大鴨村幸福院、大鴨村老年活動中心。
沒有經費,鮑廷英又拿出一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動員她的親屬為協會捐款4000多元,動員許多個人和企業捐款共兩萬余元。經費解決了,協會理事會一班人急需工作經驗,于是她親自開車帶領協會理事會一行13人于2015年8月15日前往遵義市三岔鎮學習取經。通過參觀學習,理事會一班人工作逐步進入了角色。協會建立不到三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省老齡委的認可,2015年12月,龍崗鎮大鴨村老年協會獲貴州省老齡委頒發的三星獎牌。
為了讓協會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更多老年人參與進來。她動員自己的同事、好友捐書捐物,不到一年時間,圖書室各類書刊達到800多冊,讓來到活動中心圖書室的人有書報、雜志可看。看到協會活動室沒有乒乓球桌,她又動員單位曾經的同事,省直工委正廳級干部廖翼翔主動把自己家里的一張乒乓球臺捐給了協會。為讓大鴨村更多老年人參與協會文化活動,她又自掏腰包購買了21支葫蘆絲,組建了一支大鴨村老年葫蘆絲演奏隊,她在貴州老年大學一邊學習葫蘆絲吹奏,一邊回來教大鴨村老人們吹葫蘆絲。近年來,大鴨村老年葫蘆絲隊在鄉鎮聞名,多次參加附近鄉鎮組織的鄉民活動,獲得好評。為了老年人能夠像城里人一樣散步時聽音樂,聽新聞,了解國家大事,她動員自己的二哥花了6000多元為協會老人購買120多個隨身聽收音機,分發給協會老人。
在協會建設過程中,鮑廷英不辭辛勞,跑上跑下,向各級老齡組織反映情況,使協會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活動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協會建設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如今的大鴨村老年協會有2000多平方米的活動場地,建有協會辦公室、老年教室、老年娛樂室、老年健身室、日間照料室、老年食堂,室外安裝了部分老年健身器材和路燈,建立了老年黨支部,成立了老年舞蹈隊、老年舞龍隊、老年葫蘆絲隊等。
大鴨村老年人在老年協會享受著快樂,也十分珍惜這份快樂。他們深知,這份快樂與鮑廷英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