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語花香四月春,正是讀書好時節。在“世界讀書日”之際,4月23日,《晚晴》雜志100余名讀者因閱讀而聚集。
此次讀書分享會由晚晴雜志社聯合孔學堂書局、老來樂信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會上,晚晴雜志社總編輯王卉代表晚晴雜志社對參與本次分享會的讀者們表示歡迎和感謝,介紹了《晚晴》雜志的辦刊理念、欄目設置等情況,并分享了自己閱讀的體會,認為讀書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疾病還是健康,每一個人都能從書中感受到快樂。“希望《晚晴》能給大家帶來溫暖。”
孔學堂書局副總經理、國學云項目總監蔣紅濤為讀者們推薦了三本適合老年朋友們閱讀的書籍——《養生益壽詩話》《以德養生健康生活的金鑰匙》《老貴陽民間兒童游戲畫冊》。他分享了書中提到的長壽秘訣:生活規律、飲食有節、勞逸結合、性格開朗、常年鍛煉、適應環境。蔣紅濤還特意帶來幾套由《生命時報》編輯出版的《生命妙方養生防病偏方、驗方大全》一書,贈送給現場的讀者。
“閱讀是一件終身的事情,我們應該爭做一個有情趣、有修養的讀書人。”南明區退休中學高級教師劉尚在會上分享了自己讀書的經歷以及家庭讀書環境對人生的啟迪和幫助。退休后的劉尚老師仍每天堅持三至四小時的閱讀,堅持寫作,她還給自己擬定了百日讀書計劃。她說,讀書能使人的靈魂和精神得到升華。
79歲的高級工程師葛明聰現場朗讀了2018年第2期《晚晴》雜志中的《母親,樸實的一生》一文。講臺上的葛老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聲如洪鐘。不管是年齡,還是外形,甚至氣質,葛老的形象都是對“胸藏文墨,腹有書香氣質華”的詮釋。他號召大家放下手機,拿起書本,一起讀書吧,做最美讀書人。
書籍,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讀書,是承繼文化的重要方式。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退休教授王多明先生則分享了自己撰寫的一篇文章——《書是社會與家庭的細胞》。他從有讀書傳統的家風對自我思想的影響等方面分享了讀書的心得體會。他說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健康的肌體由健康的細胞組成。讀書是學習,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我們家的第一任教師的勵志、行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我要一代代傳下去。我愿以此與社會的其他細胞共享、共勉、共同進步。”(晚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