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共享護士”嗎?最近,不少手機應用程序都推出了“醫護到家”“護士到家”等服務。當下,醫療衛生領域搭上了“共享經濟”快車。
注冊護士須取得執業資格證
現在,多款手機APP推出“共享護士”服務,內容包括居家養老、中醫理療、上門催乳、術后護理、上門輸液等,通過線上接單、線下服務的方式滿足用戶不同的護理需求。
某款“共享護士”APP客服人員表示,該款APP用戶手機下單后需要等待約20分鐘的審核時間。審核通過后,在平臺注冊的護士便能在線接單。在線注冊的護士必須取得執業證書或專業技術資格證,并具備一定年限的從業經驗。為降低醫療風險,該APP應用平臺還免費為醫患雙方投遞保險。
“共享護士”收費標準較昂貴
在某款“共享護士”APP上,標注的醫院信息是否真實難以判定。在“共享護士”APP提供的十多項服務中,包括家庭護理和母嬰育兒護理,購買最多的是輸液服務。但單次價格較昂貴,僅靜脈輸液這一項收費,上門價格是三級醫院價格的數倍。
用戶:能解決老人就醫難問題
“人老了,行動不便。遇到頭疼腦熱,讓護士到家里打針輸液,感覺很方便。”有用戶表示,“共享護士”能解決許多老人就醫難的問題,尤其是臥床不起、行走困難的人。“現在社會老齡化嚴重,特別需要這種看病打針的上門服務。”但老年人對手機軟件操作不熟悉,預約過程則需要子女幫助。
資質審查尚需監管規范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護理部主任林興鳳表示,“共享護士”是“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的創新和嘗試,讓患者在家看病、治病,減少路途奔波,有利于解決居家養老常見的護理問題、延伸出院患者的護理服務,對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起到很大作用。
陜西西安市衛生系統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共享護士”有市場需求,但簽約護士是否有資質不好確定,上門服務存在出現醫療事故的風險。同時,在家輸液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難以搶救,因此患者和家屬一定要謹慎。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對平臺護士的資質等進行監管,在準入、責任、醫療風險等方面規范引導,保障上門診療的安全。(來源:中新網、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