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光
過敏性疾病,也叫變態反應性疾病。通俗點就是平常我們所聽到的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等。
過敏性疾病,也叫變態反應性疾病。通俗點就是平常我們所聽到的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等。
我想,所有過敏性疾病患者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他的這個病能不能治好。其實,對于那些過敏原明確(如塵螨、花粉等)且反應不是很劇烈的患者,通過脫敏治療有可能達到接近治愈的程度,但是對于一些過敏原不明確、過敏反應劇烈到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來說,更重要的在于一個“防”字,即避免接觸過敏原,防患于未然。
那么,無論是接受脫敏治療,還是想防患于未然,患者都要先知道自己到底對什么東西過敏。一部分患者通過生活中痛苦的經歷找到了自己的過敏原,但其實,還有一種方法,既方便快捷,又較少帶來痛苦,那就是過敏原檢測。
過敏原檢測有哪些
或許會有人說:“我不想知道你用什么方法給我診斷,我只想知道,什么病需要做過敏原檢測。”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各個科的疾病中哪些可能需要做過敏原檢測。
耳鼻喉科:過敏性鼻炎(發病率10-20%),變態反應性喉水腫等;
皮膚科:蕁麻疹(15-20%的人曾患蕁麻疹),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濕疹等;
口腔科:復發性口腔潰瘍(約85%的人30歲以前);
小兒科: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過敏性嬰兒濕疹、小兒遺尿、小兒乳糜瀉等;
呼吸科:花粉癥、支氣管哮喘、真菌變態反應性皮炎等;
消化科:當消化不良、噯氣、腹部絞痛、胃炎、胃潰瘍、腹瀉、乳糜瀉、潰瘍性結腸炎、慢性咽炎等疾病久治不愈時,要考慮可能是由過敏引起的;
神經內科:癲癇大發作、過敏性頭痛、美尼爾病等(約15%的癲癇大發作可能是由過敏引起的)。
過敏原檢測陽性怎么辦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會覺得,檢測做完了,結果也出了,那么只要老老實實按照檢測結果預防就可以了。
如果您真是這么想的,那可不一定——檢測結果顯示,日常飲食中的絕大部分食品他都過敏,難道真的意味著他以后什么都不能吃?
答案當然不是。因為檢測出的過敏原是否有意義,還需要醫生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具體分析才能作出合理判斷。
血清特異性lgG陽性結果只能說明患者對該過敏原已經致敏,而致敏是否會出現臨床癥狀,即是否表現出過敏反應還與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是否應用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有關。
免疫功能平衡的致敏者可以不發病。免疫功能低下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和使用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也可以不出現癥狀。比如一位患者檢測結果顯示對牛肉過敏,但他之前吃牛肉一直都沒有什么反應。那么在接下來的生活中,他也不必完全對牛肉忌口。他所要做的只是盡量少食用牛肉,心里始終保持警惕,一旦出現過敏反應,要考慮可能是由食用牛肉引起的。
什么是假過敏反應
臨床上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過敏原檢測為陰性,但有些食物也可能導致過敏反應,或者說,導致了一種和過敏反應癥狀類似的反應。
這種情況最大的可能是假過敏反應。醫學研究已經證明許多食物,如海鮮、肉、蛋、蘑菇、草莓、茄子、竹筍、菠菜、蘋果、李子以及某些食品添加劑,如酵母、水楊酸、檸檬酸等均可以產生與過敏反應非常類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癥狀。但是這種反應并不是真正的過敏反應,所以做過敏原檢測時查不到過敏原。
這種假過敏反應的重復性不高,并不是每次吃都會發生反應。這就是其與過敏反應最大的區別。因為過敏反應是,機體一旦致敏,以后哪怕遇到非常微量的過敏原也可能發生反應。
除了假過敏反應外,不新鮮的海鮮,尤其是蝦和螃蟹,本身就含有可以導致皮膚發紅、瘙癢等類似過敏的癥狀的胺類物質,經常被醫生或患者認為是過敏。這種情況過敏原檢測自然也是查不到的。
這就是醫學的神秘之處,過敏原檢測陽性結果的物質不一定都致敏,陰性結果的物質也不一定都不會產生癥狀。但是,過敏原檢測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提供了方向。只有將檢測結果與臨床表現、發病史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來源:春雨醫生,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