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我們預計此次減稅規模大約為5000-6000億,同時考慮到本輪減稅還有一系列配套政策,預計實際減稅規模還會擴大1.1-1.2倍,即達到6000-7000億左右。此外,本輪增值稅減稅的配套政策豐富,保證所有行業只減不增。
最大幅度的增值稅減稅
由于流轉稅領域增值稅、營業稅并存,存在著大量的重復征稅。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將擴大營改增試點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2016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制度更加規范。
營改增完成以后,不同行業的一般納稅人分別試用17%、13%、11%和6%四檔稅率。而后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決定推出進一步減稅措施,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一是從2017年7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三檔,取消13%的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二是從2018年5月1日起,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進口貨物,稅率分別調整為16%與10%。
2019年的這次減稅,又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稱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
減稅規模6000-7000億
國務院上一輪的減稅發生在2018年,其在2018年4月發布通知,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進口貨物,稅率分別調整為16%與10%,為24年來首次下調;當時,制造業、零售等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商品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該項調整在2018年5月1日起生效,根據當時財政部的測算,減稅規模為2400億元。
當時降低高檔稅率1個百分點,中檔稅率1個百分點。而此次降低高檔稅率3個百分點,中檔稅率1個百分點,所以我們預計減稅規模是上次的2倍多,估計在5000-6000億。此外,考慮本輪減稅還有一系列配套政策,我們預計實際減稅規模還會擴大1.1-1.2倍,即達到6000-7000億左右。
本輪增值稅減稅除了降低稅率外,還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其中對實體經濟有較大影響的有四項。
第一,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或者不動產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不再分2年抵扣。此前按照上述規定尚未抵扣完畢的待抵扣進項稅額,可自2019年4月稅款所屬期起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第二,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其進項稅額允許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也就是由差旅支出產生的進項稅額也可以抵扣。
第三,加計抵減政策。自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第四,自2019年4月1日起,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即出現了留抵稅額。一般而言,形成留抵稅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集中投資、貨物生產周期較長等。此次試行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將有利于企業緩解資金壓力。
對行業利潤增速有正向拉動
根據我們的估算,減稅規模6000-7000億元對應的降幅達到了9.75%-11.38%。我們預計,高減稅幅度會對行業的利潤有一個拉動作用。
我們采取三種方法,估計了此次減稅給行業帶來的利潤增厚。
方法一:利用全國數據來對行業數據進行測度,預計此次減稅給行業帶來的利潤增厚平均值在3%左右。因企業并未公布一年內繳納的增值稅具體數值,我們利用全國數據來對各行業的實際繳納增值稅進行測度,2018年增值稅與GDP(現價)的比例為6.8%,因此利用各行業的營業利潤乘以6.8%推測各行業的繳納增值稅,在這基礎上,假設增值稅稅率下降不影響各行業的營收及營業成本,根據稅率的變化同時考慮到減稅政策自4月1日實施,估算出各檔各行業的減稅規模,最終得出降稅率對各行業的利潤的影響,從結果來看,石油石化、電力環保、商貿零售、國防軍工的利潤增加幅度較大。利潤增長幅度均值約為3%,中位數約為2.9%。
方法二:利用營業利潤變動計算減稅帶來的利潤增加,此方法估計出的利潤增加平均值為6.7%。假設企業的上游和該企業適用同一稅率,企業進價、賣價不變(將在下文詳細表述),并且企業的期間費用保持不變,同時考慮到減稅政策自4月1日實施。在這樣的條件下,增值稅帶來的利好直接反映在營業利潤上,因而我們利用營業利潤進行計算,對稅率由16%下降為13%這一檔,減稅規模=營業利潤*(1.16/1.13-1)*3/4,而由10%下降為9%的企業,減稅規模=營業利潤*。(1.10/1.09-1)*3/4。最終結果顯示,石油石化、電力環保等利潤增幅較大。
方法三:利用半年報和年報應交增值稅估計全年繳納增值稅,此方法估計出的利潤增加平均值為12.7%。因上市公司每月繳納增值稅,半年報和年報的數據就分別反映了6月和12月的增值稅額,我們利用(年報增值稅+半年報增值稅)/2"i2的方式粗略的估計企業的全年繳納的增值稅,并在此基礎上,計算減稅規模,最后得出減稅規模,凈利潤的比值,該方法的最終結果顯示,利潤增幅均值為12-7%,中位數為12.2%,石油化工、計算機、機械、國防軍工等行業受益較大。
減稅使GDP穩步增長
自2018年以來,經濟仍出現明顯的下行趨勢,“寬貨幣,緊信用”的矛盾依舊突出。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之后的答記者問中指出: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下行壓力。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全球總需求增速放緩,社融還沒有明顯企穩,拖累經濟增長的因素仍然沒有消失。
我們預計減稅額度約在6000-7000億,占2018年名義GDP的0.67%-0.78%,考慮到名義GDP的總量之大,此次減稅數額較大。若僅考慮增值稅減稅的直接效應,即不考慮減稅后各經濟方可能做出的調整,此次減稅將使名義GDP提高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