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生
蘇鳳亭個子不高,如果不穿運動服走在大街上,很難引人注目。仔細一瞧,他雙眼炯炯有神,腰板挺直,走起路來腳下生風,沒有老態龍鐘,怎么看也不像是82歲高齡的老人。誰能想到他曾經是個老病號,先后患有胃病、肺結核、失眠癥、心律不齊,而且在2002年做了肝癌切除手術呢!面對許多“取經者”的詢問,他道出自己的健康長壽經驗——跑步。
一跑就是30年
蘇鳳亭是1946年參軍的老干部,他的跑步鍛煉是被逼出來的。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驚恐之中,蘇鳳亭老伴的心臟病犯了。醫生對蘇鳳亭說:“你要有心理準備,病人隨時有生命危險。” 他心中一驚,感到后脊梁骨發涼。那年他52歲,正在爬生活的陡坡,兩個兒子,大的19歲,小的17歲,萬一老伴出現不測,日子可怎么過呀?他意識到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能力照顧好病中的老伴,也無法撐起這個家。
一天,報紙上一篇題為《慢跑可以調節心率》的文章讓他眼前一亮。他正被心律不齊的問題困擾,這個辦法不錯,不用吃藥且簡單易行。認準這條路,他就一“跑”到底。剛跑時,三百多米就讓他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但他鍥而不舍。老伴住院一個多月,他就在醫院的院子里跑了一個多月。隨后,他每天早晨圍繞解放南路的三角地帶跑圈,越跑越有勁,越跑越輕松,越跑越不過癮。不到一年時間,他就跑步上下班了。這一跑,就是30年。
這事說起來輕松,堅持下來非常艱難,但能咬牙堅持下來,就習慣成自然了。如今,他一天不跑就感覺渾身別扭,出門看見路就想跑。有人問他:“如果下大雨,你還跑嗎?”他說:“跑,我在樓道里爬樓梯,或者在屋里原地踏步跑,總之要堅持鍛煉。”
從老病號到抗癌明星
蘇鳳亭原來是個老病號,緊張的部隊生活使他患上了胃病。1949年,他又患上肺結核,雖然經過治療痊愈,但呼吸功能受到影響,稍一增加活動量他就喘大氣。他在部隊經常熬夜寫材料,落下失眠癥,健康受到很大影響,不得不于1956年轉業。
他到地方工作后,健康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20世紀70年代,他又添了心律不齊的毛病。一場大地震震醒了他的健康意識。堅持慢跑數年后,他嘗到生命在于運動的甜頭。曾經困擾他多年的胃病、失眠、心律不齊等毛病竟然被他“跑”沒了。他吃得飽、睡得香、精神足,成為一個不知疲倦的“鐵老頭兒”。
蘇鳳亭因堅持跑步鍛煉而獲益,每天至少跑5000米已經成為他的生活內容,成為他的享受。2002年5月,他興致勃勃地準備報名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并且進行了強化訓練,完成一個兩萬多米的半程檢驗。第二天,他到單位參加每年一次的老干部體檢,做B超之后,主任醫師說:“您的肝臟有點問題,請明天到醫院復查。”他說:“不行呀,明天一早我得坐火車到河南嵩山參加登山比賽,火車票都買了,能不能等我回來再復查?”主任醫師遲疑一會兒,說:“好吧,千萬注意別太疲勞。”他當時一點兒不適的感覺也沒有,輕松參加完比賽就回家了。到醫院經過彩超、CT、強化CT等檢查,他被確診為肝癌,需要馬上住院做手術。
他被推上手術臺,切除近五分之一的肝臟。手術后第三天,他在床上就躺不住了,下地站著。隨后,他吃流食不解餓,申請吃飯,然后在病房里溜達。不久,他就跑到樓道里鍛煉了,誰見了都要贊嘆一句:“看看人家蘇大爺,哪像個病號呀!”
三條基本經驗
一是堅持跑步鍛煉。跑步鍛煉提高了蘇鳳亭的身體素質,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比一般的中老年人強。這不僅表現為他手術后恢復較快,還表現為他抵御化療副作用的能力較強。蘇鳳亭術后一共做了八次化療,雖然很難受,但他頂得住,基本沒有影響到吃飯和睡眠。如果體質不強,被化療擊倒,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身體的堤壩就很容易垮掉。
二是早發現早治療。蘇鳳亭說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我很幸運,病情發現得早,及時做了肝癌切除手術。如果不是早期發現,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身體再健康也扛不了多久,多高明的醫生也難有回天之力。”
三是要保持樂觀的精神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蘇鳳亭成為抗癌明星后,許多人慕名前來跟著他學習跑步鍛煉,最多時有五十多人,而能堅持下來的只有十余人。他說鍛煉不能憑一時熱情,一日曝十日寒就甭想獲得健康。生命在于運動,鍛煉要講科學的方法,尤其是后者常常被人們忽視。用科學的方法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反之,就有可能損傷身體。“我在參賽前都要請醫生全面檢查身體,證明肝臟等主要器官功能正常,身體的各項指標正常,遵醫囑,參賽時留有余地。”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2019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