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大人
朋友許昕在算賬,我問她:“你會讓孩子上早教班嗎?”許昕搖頭,不過她答應了星期天去某中心的早教課看一看,但她鐵了心,只是看一下而已。
周日很快到來,一個胖妹妹接待了他們。大廳里大概有一二十個孩子和四十多個家長。玩具并不新鮮,幾只大型繞珠百寶箱以及一些零碎的小型玩具。孩子剛開始有點認生,不愿邁步,安撫了兩句才走到一只“獅子”面前告訴幾個大人:“lion。”無疑,他的語言天分不錯。
胖妹妹看在眼里,也承認了這一點。她選擇了其他的攻略:“你們常跟他說話,他的語言能力就會厲害很多,但孩子跟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的機會家里可能不是很方便提供。比如說寶寶會有點認生……”
這些話術,許昕都懂,不過礙于社交禮儀,她還是聽人說完了。胖妹妹自覺循循善誘得差不多了,就帶領他們參觀了一圈。一個男教師在教口琴,一個小教室在上藝術課,走廊上貼著五彩斑斕的作品,看不出門道。還有家長領著小女孩在攀一座極矮的巖……看起來不算特別,當然還是夠孩子們玩上一陣子的。
轉完一圈,許昕為了節省時間,問起了價格,但是人聲鼎沸,第一次她聽錯了,聽成了2400元。就在她感到劃算時,正確的報價傳到她耳邊,24000元才是指導價。算下來,大概260元一節課。許昕說了幾句再聽聽其他家的客套話,直到走出這棟大樓,她才暢快地跟丈夫溝通起早教班的坑錢來。兩個人都很開心,越說越有一種窮人的持家有方之感。
回到家,許昕的爸爸問了兩件事:“孩子玩得好嗎?上課的人多嗎?”得到兩個肯定答案之后,他的問題來了:“那你為啥不報名呢?樓上的琪琪也在上。”許昕漫不經心地說貴了。“那你賺錢為了啥?錯過這個階段就不會再有了。”瞬間銷售附體的許爸爸顯得很是憂慮。許昕只好正經起來:“小朋友的社交都是比較扯的,都是各玩各的,要說可以借鑒的,倒是我們應該把兒童房收拾出來,讓他可以玩得自在些。”
她的觀點得到了許媽媽的認可。許媽媽進一步建議除了扔掉一些東西,還得添置儲物柜、玩具收納柜。許昕想起自己有張宜家的八五折卡,一查日子,這天是享受折扣的最后一天。
于是倆人一拍即合。從下午4點多一直到晚上8點半,她們都泡在北四環,在選購了幾樣與兒童房有關的東西之后,就進入了選購更多無關東西的狀態中。另外,兩個人在結賬的時候都忘了八五折卡這件事。專程去占便宜,然后忘了初心,許昕其實是有點懊惱的,不過沒過幾秒鐘,她就轉了念頭:“就當沒有,況且今天還省了兩萬四呢。”
(摘自《第一財經周刊》2019年第49期 ? )